我省“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日期:2025-11-20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1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相关情况。据悉,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发展质效持续优化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陕西省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实现稳中有进、动能向新、结构向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3.5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四位、西部地区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3万美元,位居全国第十二位。2025年全省经济总量预计较2020年增长约1万亿元。

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发展质效也同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地方财政收入等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预计顺利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涉陕任务圆满收官。

创新动能澎湃强劲,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

“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西部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位居全国第四,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从“蛟龙”潜海到“天问”探火,一系列大国工程均有陕西力量、陕西元素、陕西支撑。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合功能持续放大。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陕西省聚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煤炭年产量达7.8亿吨,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列全国第三、四位。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形成航空、工业母机等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居全球第一。

改革赋能纵深推进,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陕西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3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市场主体数量较2020年增加150万余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陕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能力和作用全方位提升。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7%。

区域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持续增强,关中地区科技赋能创新升级,陕北加快能源革命转型升级,陕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加快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榆林市生产总值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升至首位,陕南“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县域经济总量从1.25万亿元提升到1.68万亿元,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县预计增加到30个左右。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美丽陕西焕发新颜

陕西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四五”期间,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0%,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10万人。教育事业投入累计超5000亿元,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83个县(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医院基本标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建成养老床位23.2万张、托位18.2万个。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面积达99.4%,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Ⅱ类,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并保持“长治久清”,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商洛市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榆林、西咸新区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