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戈壁滩种“向阳花”
日期:2025-09-18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陈蕾蕾

  技术人员测量地形。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侧的戈壁荒滩,曾是飞鸟折翅、走兽绝迹的无人区。如今,5000亩光伏板正渐次铺开,为这片沉寂的土地带来生机与希望。铺设光伏板的,正是西北电建一公司新疆尉犁光伏项目执行经理李源带领的7人团队。

  深能尉犁45万千瓦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新疆罗布泊戈壁边缘,全年日照时数达2600-34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5300-5800兆焦耳/平方米,是光伏发电的天然宝库,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将超74942.78万千瓦时。

与沙共舞:在风口安营扎寨

  “4月的那场15级风,一夜间把板房接缝撕开了一寸宽的口子,办公桌、宿舍床铺上的积沙,我们清理了一个早上。”李源摩挲着办公室墙角的防沙胶带,指缝里还残留着沙粒。项目部临建四周是无人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8毫米,风沙却是“常客”,最多时一月能遇上三四场强沙尘暴。

  为了在沙窝里稳住阵脚,团队想出了“土洋结合”的妙招:给床铺罩上防沙帐篷,接缝处用三层胶带密封,清晨起来口鼻里的沙粒能少九成。在每次风暴来临前,项目部会立即启动风暴应急响应机制,60分钟内就能完成组件加固、人员撤离,开工以来成功抵御10余次强沙尘暴袭击,设备、组件完好率始终保持在100%。

  缺水比风沙更磨人。高峰期水龙头常常“断供”,班组成员只能错峰用水、定时储水。凌晨两点的淋浴房总亮着灯,有人接水储存在桶里,有人趁着水压足抓紧洗漱。“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到凌晨的水龙头。”职工贺洋打趣道,语气里藏着不叫苦的韧劲。

与暑较劲:在热浪里抢进度

  夏季的戈壁滩堪称干热桑拿房,正午地表温度常飙升至50多摄氏度,裸露的皮肤被阳光直射10分钟就会红肿刺痛。“不能和太阳硬碰硬,得学会躲。”李源顺势而为,带领团队琢磨出日光追踪式作业表。

  每天6时,启明星还挂在天上,李源和安全负责人许晋平已带着施工队进行班前喊话,部署当日任务。趁着日头不烈,全员扑在户外安装光伏板。11时后,大家则转战电缆沟、光伏板下等阴凉处,做接线、调试等精细活儿。傍晚,热浪稍退,工地又响起机械轰鸣声,一直到日落西山。

  在项目部的科学安排下,自开工以来,未发生高温中暑事件,反而创造了单日安装5211块光伏板的施工纪录。

  “我们的身体似乎已经与戈壁滩的湿度、温度达成了新的平衡,再热也不出汗。”当笔者满头大汗、浑身燥热难耐的时候,项目安全员许晋平却这样说。

与地博弈:在险滩上破解难题

  因面积大,该项目地质条件也复杂,既有坚硬如铁的钙化层,也有一脚就能陷进去的流沙区,还有暗藏地下暗河的疏松带。在这片超大区域施工,项目部犹如在刀尖上跳集体舞。

  最棘手的当数灌注桩施工,部分区域在钻孔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就出现冒水、塌孔现象,进度一度停滞。李源迅速牵头成立攻关小组,组织多方技术骨干展开“头脑风暴”。在尝试了泥浆护壁施工法、加注干土施工法、增加双臂波纹管护壁施工法等多种方案后,经过数十次试验,创新性采用“整体扩孔+复合护壁”工艺,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不仅使施工效率提升20%,也为同类地质施工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看着这些桩,就像在看自己养大的孩子。”李源拍了拍眼前的灌注桩,眼里满是欣慰。

  如今,走进深能尉犁项目现场,20多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铺成银色海洋,它们如同“向阳花”般昂首列阵,等待号令。

  目前,该项目施工进度已达60%,并计划于12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届时,清洁电力将顺着电缆涌向千家万户。而这片曾无人问津的戈壁荒漠,也将因西北铁军的坚守,镌刻上“向阳而生”的印记。

责任编辑:王何军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