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我第一次到洱海是十年前的盛夏,因跟着旅游团,没留下太多印记,只记得杨丽萍的“太阳宫”巧夺天工,与自然完美相融。几天前再访,秋冬之交的雨中洱海,竟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
洱海实为高原淡水湖,古代内陆称大型湖泊为“海子”,且俯瞰其形似人耳,故得名“洱海”。当地白族流传着一个成因传说:古时大理被恶魔占据,一位聪慧勇敢的白族姑娘为救民众,化作大鱼投入深渊,以身体堵住恶魔洞穴,其身躯化作这片水域,因庇佑子民如母亲般,被当地人唤作“母亲海”。
我们把车停在农家场院,撑伞沿青石板路走十几分钟,便到了磻溪S湾。马路靠山侧是错落有致的咖啡馆、民宿,门前立着金色银杏、褐橙相间的滇朴与深绿大青树;临水侧是火红的红杉、金黄的榕树与绿柳。落叶随雨滴稀疏坠落,路面斑斓如繁花铺就,虽落木却无萧瑟,鸟鸣啾啾满是生机。银杏叶尤为特别,金边碧芯,像绣娘绣成的“心”形挂件,难怪“七彩云南”盛名在外。
雨势渐大,我们躲进一家二层竹楼咖啡馆,点了普洱静坐。透过窗,雾霭中的洱海映入眼帘,我的心早已随雨滴融入那片苍茫。白雨跳珠激起粼粼微波,雨越下越密,如珍珠洒落湖面,朦胧雾霭中的洱海,似含羞少女静立,雨声、叶声、湖水拍岸声,交织成自然交响乐。
雨停后,太阳仍躲在云层后,远处苍山云雾缭绕,银灰色湖面倒映着苍山伟岸的身影。微风拂过,湖面如揭面纱的少女,明眸善睐,裙裾翩翩。人群渐多,孩子们在树下等候雨滴,空气中弥漫着青瓦湿润味、草木芬芳与泥土气息,深吸一口,清凉甘甜。
我迫不及待地租了扁舟,我要融化在洱海的碧波中,和洱海一起给这次别样的旅行画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