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甜柿
日期:2025-11-24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李晓会

  父亲发来微信时,我正对着电脑忙碌,那句“家里的甜脆柿子熟了,什么时候回来尝尝”像一股清甜的风,吹散了些许工作的疲惫。近来工作繁忙、家务琐事缠身,本没打算回老家,可一想起父亲期盼的眼神,实在不忍拒绝,便回复“下周带孩子回去”。父亲秒回的一连串开心表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欢喜。

  周末清晨,我们启程返乡。时值深秋,田里的玉米已收割完毕,播种机正“突突”地忙着在土地里织就新绿。路旁的树叶渐渐染上淡黄,阳光从枝丫间漏下,在地上洒满跃动的光斑,空气里处处浮动着秋日的清澈与安宁。孩子趴在车窗边念叨:“不知道爷爷奶奶家的柿子今年结得多不多!”话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期待。

  一个多小时后,熟悉的村庄映入眼帘,院子里那棵柿子树格外惹眼——橙红色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丫,风一吹轻轻晃动,满院都是丰收的喜悦。

  一进院门,父亲放下手中的活儿迎上来,母亲系着围裙从厨房跑出,手里还攥着锅铲:“快歇着,饭马上好!”母亲笑着说。父亲昨天特意搬了梯子,摘了高处的柿子,留了低处的,就等我和孩子体验采摘的乐趣。孩子早已按捺不住,拉着我往树下跑,我们拿起小剪刀和竹篮,对着触手可及的柿子开始采摘。

  那些扁圆的柿子挤在枝头,像一个个鼓足了劲的胖娃娃。我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柿子便稳稳落入掌心。孩子也小心翼翼地踮着脚挑选、轻放,生怕碰坏了果实。母亲举着手机拍视频,嘴里念叨着“慢点剪,小心手”,还不时指点:“那边那个更红更甜!”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暖融融的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不一会儿竹篮里就堆得满满当当,沉甸甸地要两人合力才提得动。

  我洗净一个柿子递给孩子,她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大口。“咔嚓——”清脆声响起。“好甜!”她眼睛一亮,连声赞叹。我也跟着尝了一口。这柿子与寻常脆柿不同,不必等到软熟,只要泛红便可入口。果肉爽脆,清甜入心,那种浑然天成的甜润,是人工处理的脆柿远远比不了的。

  说起这棵树,还有段来历。它原本是棵普通的老柿树,果子又涩又硬,得熟透变软才能吃。十几年前,大伯送来一截甜柿枝条,趁着农闲帮忙嫁接。我们本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枝条竟稳稳活了下来,逐年粗壮分枝蔓延,最终形成半树老品种、半树新品种的形态,结的果子也越来越多。从此这棵树成了“双产树”,一半结软甜的老品种,一半结脆甜的新品种,每年都能尝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滋味。

  早些年,市场上还很少见脆甜柿子,想吃脆口的就得用热水“暖”。暖柿子是门手艺,水温不够或时间没把控好,要么涩得难以下咽,要么就软塌塌没了脆劲。可不管怎么尝试,都不及这树上自然成熟的柿子,甜得纯粹,脆得爽口。

  如今大伯已离世多年,但每次看见这满树柿子,就想起他站在梯子上嫁接的模样,想起他布满老茧的手和慈祥的笑脸。这树不仅结着甜果,更承载着他的疼爱。吃饭时,父母不停给孩子夹菜,絮絮叨叨叮嘱我们平时别太累。院子里的柿子树在秋风里摇曳,果香阵阵,像是在应和着这份牵挂。

  临行时,父母给我们装了两大箱柿子,还有自种的蔬菜。车子缓缓驶离,后视镜里,父母站在门口眺望,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这一树柿子,藏着舌尖的甜蜜,藏着大伯的念想,更藏着父母盼归的牵挂。那口脆甜会永远留在记忆里,时时提醒我:这世间最珍贵的味道,从来都与亲情和思念紧紧相连。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