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 陈鹏
10月31日 星期五 晴
上午9点的阳光,斜照进驿站的玻璃窗,把“工会驿站”四个字映衬得格外显眼。今天,我来到西安市莲湖区团结东路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工会驿站,开始“当一天站长”活动。推开大门,先闻到书架上旧书的墨香,再看到角落里的热水壶向外冒着热气,这便是户外劳动者用来歇脚的“小家”。
进入工会驿站,我先从整理书籍和打扫卫生开始。书架上的书虽不算多,但种类丰富,有现代散文集、职工维权手册,还有几本被翻得卷边的生活杂志。我把散落的书按类别归置好,又开始打扫卫生,然后还特意擦了擦窗台缝隙,因为那里积了点落叶。我想让进来歇脚的人们坐下喝茶时,眼里除了阳光,没有其他。
收拾完卫生,我开始登记今天收到的爱心物资。附近企业送来10件棉衣、社区志愿者织的20双毛线手套,还有好心人捐献的3把雨伞。每填一项,都是在登记“温暖”——这些东西或许不贵重,但等降温时,就能裹住环卫工人的手,遮住快递小哥的肩。
10点多,工会驿站渐渐热闹起来。一位货车司机王师傅推门进来,深蓝色外套上还沾着一路带来的尘土。“师傅,喝杯热水暖暖?”我拿起驿站的搪瓷杯,倒了杯温水递过去。司机师傅刚从咸阳送完货过来,他捧着杯子笑着说:“跑长途最盼这种地方,能喝口热的,比啥都强。”
最难忘的是下午遇到的环卫工人李阿姨。她进来时手里攥着把松了柄的扫帚,小声问能不能借个螺丝刀。我想起工具箱里有一套,赶紧找出来帮她拧紧。阿姨边道谢边说:“这扫帚用了快半年,舍不得扔,现在又能接着用了。你们这工会驿站,真是啥都想到了。”看着阿姨扛着修好的扫帚走远,阳光落在她的背影上,忽然觉得,我们做的这些小事,就像给劳动者打的“小补丁”,补好了他们工作里的小麻烦。
下午6点,一天的“站长”工作结束。走出大门后,我回头看了眼亮着灯的工会驿站,想起那句“把温暖送到户外劳动者心坎上”。原来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整理好书架的耐心、递出热水的温度,是帮师傅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问题时,他们眼里的光。这一天的“站长”经历,让我明白,工会干部的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里就装着多少劳动者的期盼——这正是我们服务的初心。

登记工会爱心互献物品。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