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润三秦——陕西以文明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5-10-29   来源:群众新闻网

  10月8日,在延安市吴起县桐寨村,村民杭久治为女儿办的那场婚礼,获得乡亲们一致称赞。

  “婚宴不超过20桌,每桌标准控制在800元以内。”此前,当地红白事流行攀比,杭久治一度担心:这个标准的婚礼会不会被村民笑话太简单?

  杭久治的担心是多余的。村民告诉记者,如今,吴起县各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事大操大办的情况明显减少了,谁家遇上红白事,“按章程办事”已成为共识。

  三秦大地,沃野千里。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

  近年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文明乡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基础工程,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党建有力引导、文明实践浸润人心、群众自治充分激活的新路径,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红色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何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动能,这是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强大动力。

  延安市以红色基因铸魂,坚持党建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创新基层宣讲模式,选拔聘用464名群众宣讲员和基层干部走村入户,运用多样化的载体与形式,推动文明乡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宝塔区“初心的光辉”宣讲团以讲故事的形式、接地气的语言,生动描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自觉行动。安塞区常态化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让群众在感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明理念扎根乡土。

  渭南市深耕文化沃土,让黄河文明成为乡风建设的“金钥匙”。合阳县黑池镇峪渠村党支部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为抓手,推进“乡愁峪渠 美好家园”景区建设。韩城市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包容并蓄”的丰富内涵,推动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文明理念融入村规民约。

  “党建+文化+乡风文明”正以多元形态铺展文明长卷。党组织的引领力、文化的感染力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文明的内生动力,为陕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劲动能。

文明实践塑造文明风尚

  “我带来自己的泥塑作品。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现场不少年轻人也感兴趣。”9月29日,米脂泥塑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治长说。

  当天,在米脂县高西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我们的节日”与丰收节、乡村文化艺术节深度融合。陕北说书、二人台等非遗轮番展演,泥塑、石雕等手工艺品集中亮相,让乡风文明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新时代乡村的活力与凝聚力。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是文明乡风的鲜活底色与持久动力。

  近年来,陕西各地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群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明实践活动是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

  10月14日,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师村“农家戏院”内,一曲反映“婚事新办”的秦腔小戏《嫁新娘》刚落幕,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扎根院落、贴近民心。随着咸阳市不断推进“15分钟文明实践圈”,“农家小戏”早已不是简单的乡村文娱,而是成为撬动移风易俗的“关键载体”,文明新风随戏韵唱腔浸润城乡每个角落。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西安市蓝田县徐家山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活动中,通过文艺表演、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

  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文明实践与党群服务中心、“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村镇创建、核心价值观传播联动,表彰先进典型,培育道德模范。

  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是文明乡风的实践载体与活力源泉。

  在安康市汉阴县,一场场“村晚”演出成为村民每年最期待的文化盛宴。节目由村民自编自演,既有反映农村新生活的小品,也有展现传统民俗的舞蹈。“这些活动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说。

  截至目前,陕西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县级中心11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108个、村(社区)实践站19100个,实现市、县、镇、村四级阵地“有形覆盖”全域贯通。

共建共享绘就文明新景

  “易风俗、降彩礼、倡新办,白事简、不挑剔、倡简办……”

  走进宝鸡市扶风县高望寺村,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对农村礼金及婚宴等方面提出倡导性标准。

  群众既是文明乡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成果共享者。陕西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让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共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汉中市宁强县礼仪协会“文明新风”宣讲小分队,深入镇村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宴席人员集中时机,阐释移风易俗新风。近三年来,600余个家庭邀请协会成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

  通过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方式,各地道德评议会积极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商洛市山阳县道德评议会定期对表现突出的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邻里间更加和睦、互帮互助的故事越来越多。

  身边榜样是鲜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见的价值观。

  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是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近年来,斜上村积极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引导全村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陕西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共定村规民约、共办文化活动、共评文明家庭,以群众自治凝聚共识,筑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根基。(群众新闻记者 王帅)

责任编辑:王何军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