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映长安 文旅绽新颜
日期:2025-11-24   来源: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石喻涵)11月23日,冬日的西安沐浴在暖阳中。从兴庆宫公园的唐韵诗意到汉阳陵的银杏古意,从世博园的湖光塔影到粉巷的文旅新篇,古城西安及周边的地标景致与唐诗意境相映成趣,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千年诗脉在消费场景中焕发新生,吸引着八方游客探寻这座城市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诗意景致:地标里的唐诗回响

  兴庆宫公园内,唐代皇家园林的气韵在初冬时节愈发醇厚。作为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文化公园,龙池东岸的沉香亭依旧矗立,金黄银杏映衬下,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意遐想仿佛穿越时空而来。龙池湖面波光粼粼,野鸭悠然游弋,勾勒出“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闲适图景。

  上午十一点的公园游人如织,来自甘肃的曹云燕带着孩子在花萼相辉楼前拍照,她花费168元租赁儿童唐装,让孩子身着汉服与仿唐建筑同框:“站在这里,孩子还能直观理解课本里的唐诗。”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初冬,藏着“世外沧桑阅如幻,问树识年华”的历史厚重感。依托西汉帝陵遗址而建的博物院正迎来2025年“金秋踏古・银杏季”系列活动,十余类文化主题活动轮番上演。繁茂的银杏林与地下遗址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风过林梢,金黄叶片簌簌飘落,与肃穆的帝陵遗迹相映成趣。

  地下遗址保护展示厅内,游客沉浸式欣赏文物遗存,来自山西的考古爱好者边越君预约了35元的成人门票,认真聆听讲解:“这种‘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的体验很独特,能直观感受西汉文明的魅力。”他还在文创区花费38元购买了一款文创帆布包,“一边是‘长乐未央’,一边是‘笑对人生’,还有汉代侍女图案,古今对撞的风格特别有味道。”

  西安世博园内,长安塔勾勒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意境。作为昔日世园会会址,这里的生态绿道串联起各类主题展园,初冬泛黄的草木在晚霞映照下更显静谧。罗曼街区内,白鸽翱翔,欧式建筑与中式园林相映成趣,吸引着情侣驻足拍照。

  下午四点,环湖骑行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学生们租赁共享单车沿绿道而行,欣赏湖水与绿植交织的自然景致;临近傍晚,晚霞中的长安塔熠熠生辉,成为游客镜头里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初冬印记。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则将秦风古韵与银杏美景交融出独特的文化张力。直线阵列式的园林设计尽显秦文化的壮美,山门、大殿与秦二世陵墓静静矗立,金黄银杏叶铺就通往历史深处的甬道。

  展示馆区内,游客通过声光电技术与文物模型了解秦朝文明,市民邵伟杰带着孩子参观后感慨:“既能欣赏美景,又能学习历史,这种文旅体验很有意义。”

  融合活力:新业态里的古今交融

  古城的文旅活力,不仅藏于历史遗址,更见于新业态的创新落地。11月18日,“云梦山海・粉巷茶馆”西北首店正式签约落户西安碑林区,这场在关中书院举办的签约活动,标志着“方志茶馆”模式进驻西安,项目将深度挖掘关中文化精髓,复原老西安茶馆风貌,打造集历史体验、特色茶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沉浸式空间,让地方志与当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永兴坊里,科技为文旅体验添上“穿越”的翅膀。“VR中国-密码系列・天玑”项目通过三维建模复原唐长安城108坊的繁华,游客置身XR体验舱,能亲眼看到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来自湖南的游客王业表示:“戴上这个眼镜,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唐朝。”

  回坊的青石板路上,烟火气里满是长安味道。来自上海的于吉花费72元点了优质羊肉泡馍、腊牛肉夹馍等美食:“热气腾腾的美食配上古城氛围,暖胃又暖心。”手工艺品店里,30-200元不等的刺绣手帕、木雕摆件,让游客能把这份长安诗意打包带回家。

  文脉延绵:唐诗之都的时代新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作为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这份深厚渊源让“跟着唐诗去旅行”成为西安文旅市场的热点,吸引着游客沿着诗人足迹体验穿越千年的诗意之旅。

  冬日的西安,以景致为媒、以唐诗为魂,让千年文脉在文旅融合中不断延伸。从皇家园林的诗意漫步到帝陵遗址的历史探寻,从科技赋能的沉浸体验到新业态的创新落地,游客们在消费场景中触摸唐诗意境,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而今年9月《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的发布,更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西安将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以“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让千年长安的诗意与活力持续绽放。

责任编辑:王何军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