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五名年轻党员沉浸式体验“当一天快递员”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方便取一下吗?”11月4日,5名省总工会年轻党员身着顺丰快递工装,骑着满载包裹的电动车穿梭在西安的街巷。
作为省总工会组织人事部基层工作部党支部“工会干部当一天快递员”实践活动参与者,他们从机关办公室奔赴快递派送一线,通过“沉浸式”体验,在奔波中读懂劳动分量,在汗水与感动间明晰工会干部的初心使命。
躬身实践:在奔波中感知劳动艰辛
正午12时,汪忍让随张师傅的三轮车准时出发,40余件快递塞满车厢,覆盖2个小区、1所技工学校及周边商户。
“生鲜先送、学生件入柜、老人件上门”,张师傅熟练分拣标记,而汪忍让刚上手就把包裹混作一团。张师傅笑着帮他理顺:“咱们细心点,客户少麻烦,也能节省派送时间。”
4小时奔波后,汪忍让腰酸背痛,而张师傅却没歇过脚:“旺季日送300多件、三轮车上扒拉两口饭是常态。”
傅茜则在韦师傅带领下,亲历了快递行业的“效率之战”:一天重复上百次取件话术,赶路、通话、派件连轴转。
“午餐匆匆果腹,喝水如厕见缝插针,面对客户热情道谢或焦急抱怨,韦师傅始终以‘理解万岁’的心态真诚服务。”傅茜在体验过程中感慨道,这份工作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耐心与担当。
独居老人递来的橘子、年轻妈妈主动下楼取件的体谅,让每一个体验者感受到“送快递如走亲戚”的温情,更明白快递员用脚步编织的物流网络,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
共情共鸣:在细节中传递民生温度
在西安交通大学东南门,李有伟与28岁的封师傅接到首单——一位女士抱着一大包药品要急着寄往贵州。他不禁问:“为什么要跨越上千公里邮寄药物呢?”“当地买不到这种药,我只能寄回去,这是对家人的牵挂。”女士的话让李有伟动容。
封师傅仔细检查药品,小心翼翼地在包裹外加了一层气泡袋:“药品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安全送达。”
另一边,秦政派件时遇到收件人临时改地址,节奏被打乱。师傅见状一边帮他快速调整顺序,一边安慰:“这是常事,心态要稳。”
体验结束后,秦政感慨道:“快递员承载着大量‘情绪劳动’,而工会干部唯有沉下去,与职工同坐同干同想,才能听真话、察实情,找准工作着力点。”
傅茜聚焦行业痛点,提出工会需推动建立更合理的劳动定额与报酬体系,关注快递员职业健康与心理疏导。
宋波则联想到工会工作的初心:“正如快递员精准对接每一份需求,工会服务也需以细心贴心回应职工期盼。”
从分拣包裹的繁琐到爬楼送货的艰辛,从客户的多元诉求到快递员的无声坚守,每个细节都让党员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贴得更近。
知行合一:下基层为工会工作赋能
当得知师傅因公厕少强忍口渴时,李有伟教他用职工之家App查找工会驿站。饮水、充电、休息的便民服务,让师傅竖起大拇指。
“工会服务唯有直达一线,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只有让劳动者熟知善用工会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娘家人’的作用。”李有伟说。
暖冬包、爱心餐、意外保险……在与万师傅的聊天中,宋波了解到顺丰工会为快递员办了很多福利和实事。
这场下基层活动,让工会干部跳出机关思维,以劳动者视角发现问题、找准需求,带着思考回岗位,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提升”,推动工会工作从“我认为”向“我感受到”转变。
“职工在哪儿,工会就到哪儿,工会干部就是要走到职工身边去。‘当一天快递员’不仅是实践体验,更是一堂淬炼初心的劳动课。”省总工会组织人事部基层工作部党支部书记李琳说,推动工会干部下基层常态化,让工会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才能让党的关怀通过工会组织,精准传递到每一位劳动者心间,凝聚起奋进力量。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