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建八建集团智能建造打造古城文化新地标
日期:2025-11-21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通讯员 陈玺龙)近日,由陕建八建集团承建的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实现全面封顶,这座备受瞩目的文化新地标,凭借其在AI、BIM及机器人施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先后荣获“2025年度陕西省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项目”和全国“2025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称号,成为智慧建造领域的重要实践案例。

  全维度智慧赋能,构建安全管理新体系。该项目以数字化建造体系为基石,深度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多种智能设备。通过集成的智慧工地平台和AI视频监管系统,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360°无死角全方位监控。项目技术总工薛红介绍,无人施工电梯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安全隐患,其内置的智能监测系统更能实时保障设备运行安全。此外,塔吊监测系统、吊钩可视化系统、钢丝绳损伤监测系统等十余项智能管理措施协同联动,共同构建起人机协同、智能预警的施工新生态,推动现场安全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应对向现代化的主动防控、精准干预转变。

  AI技术深度应用,重塑建造管理新模式。智能化的应用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在勘察阶段,项目采用智能化勘察软件,实现了测绘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团队依托TransBIM与AI+BIM技术平台,利用智能算法高效完成了专业施工图的自动化设计与优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广泛应用了由陕建八建集团自主研发的“八建小智”智能建造平台。该平台通过BIM+技术,有效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诸多重难点问题,累计优化各类图纸问题达120余条。同时,通过创建三维可视化工艺样板,为一线施工班组提供了直观、清晰的技术交底与操作指导,显著提升了施工的精确度与一次成优率。

  机器人组团上岗,开启高效建造新篇章。走进项目现场,多种建筑机器人已成为施工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打磨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机器人工友”各司其职,实现了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标准化施工。一位负责操作腻子打磨机器人的工人感慨道:“机器人干活的平整度和均匀度远超人工,而且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这些智能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施工方式在效率与精度上的局限,更推动整体施工效率提升了30%以上,为行业探索“少人化、无人化”施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作为西安市总工会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新建的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将彻底解决原有设施老化、功能单一的问题。未来,这座融合了智能建造基因的文化新地标,将能够充分满足广大职工在文化培训、体育健身、文艺展演等方面的多元化、高品质需求。

  陕建八建集团通过此次项目的成功实践,在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在项目层面实现了降本增效与价值创造,更为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变革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责任编辑:王何军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