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在312国道永寿县固县村至永平隧道段,红白相间的交通锥整齐排列,将路面分隔出半幅施工区。
与传统公路养护现场沥青烟弥漫不同,这里空气清新,几乎闻不到异味。
在材料搅拌区,工人焦斌将冷拌冷铺混合料倒入搅拌设备。“以前用热拌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沥青得提前加热到180摄氏度以上,现场又热又呛。”焦斌说,这次改用冷拌冷铺工艺,材料装车后可以直接摊铺,省了不少事。
一阵低沉的嗡嗡声从前方传来——冷拌冷铺专用车正缓缓前行,将刚搅拌好的混合料均匀摊铺在路面上,1.5厘米厚的黑色沥青层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光泽。
工程现场负责人杨建恒介绍,该段路面主体工程是咸阳市2025年普通干线公路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之一,此次养护首次引入冷拌冷铺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不仅大幅提高了干线公路的养护效率,还实现了路面“即修即通”的目标。
“作为咸阳市境内国省干线核心通道,312国道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占比高。以前用传统工艺养护,施工周期长,很容易堵路,施工效率和通行需求一直难以兼顾。”工程负责人王飞坦言。
“为了找到两者兼顾的办法,本年度,我们引入了冷拌冷铺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优中选优确定改性沥青材料,之后专门召开技术研讨会,反复打磨实施方案,就是为了让该工艺精准落地。”咸阳市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这一工艺实现了干线公路养护“施工即成型、成型即通行”的良好效果。
相较于传统热拌工艺,冷拌冷铺工艺具备高效、节能、质量过硬三大核心优势。即修即通,材料无需提前加热,现场搅拌后可直接摊铺碾压,施工周期大幅缩短,道路封闭时间减少,最大限度降低对交通的影响;低碳环保、绿色施工,全过程无沥青烟排放,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与空气污染;性能可靠、质量过硬,施工后路面抗滑性、防水性、降噪性显著提升,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以前,等路面冷却就得半天。现在,铺完半小时后车辆就能正常通行,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小多了。”王飞说。
“压完这一遍,路面主体工程就完工了。”压路机操作工应军旗紧盯前方的沥青路面,稳稳推下操作杆,机械的轰鸣声与他的喊声交织在一起。
当日18时许,随着应军旗操作压路机完成最后一次碾压,312国道永寿县固县村至永平隧道段路面主体工程完工。
夕阳下,312国道永寿县固县村至永平隧道段新铺的路面呈现均匀的亮黑色,杨建恒和工友们开始移除交通锥,过往车辆逐渐恢复通行。
杨建恒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顺畅通行的车辆笑着说:“干公路养护15年,还是头一回用上这么省心的工艺。”(群众新闻记者 琚鹏飞)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