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灞柳风雪 醉忆长安
2024-03-04 09:21:5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徐静

  一步一柳,烟笼十里。每值阳春时节,款款风起,灞河两岸,杨柳依依,白絮飘舞,犹如白雪飞舞,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在长安城东的灞河之上有一座桥,因是东出长安的必经之路,相送离别的场景便时常发生在这里。这座桥便成为诗词歌赋中最著名的离别之地,而生长在这座桥堤岸边的柳枝,也成了离别之时的象征物,这座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灞桥。

  其实早在秦汉时,灞河两岸已筑堤植柳,每当春意盎然之际,柳絮便漫天飞扬,如雪花纷飞。“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这首诗描写的便是“灞柳风雪”之美景。其中,也不乏很多人,看中的是柳树落地而生的坚韧本性,便在折柳相赠时,以柳枝寄情于未有归期的友人,祝愿友人远在他乡也能落地而生,永葆青春。所以“灞柳风雪”随之也成了关中八景中最具感触的风物。

  据古代地理著作《三辅黄图》载:“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所以灞桥折柳送别早在汉代已开始流传。到了隋唐时期,在灞桥设有驿站,称灞亭。诗仙李白就曾多次在灞桥头送别友人,他的词作《忆秦娥·箫声咽》中所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而他的好朋友高适也在诗中所写“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更是把灞桥折柳相送的情景描写得悲切感人。由此可见,灞桥折柳习俗延续到唐代更为兴盛。

  古时曾有“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今时亦有“杨柳列岸风香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和“折柳”有关的诗篇。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是陆游的深情演绎;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商隐吟道:“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白居易亦在这里从容去官,“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灞柳送别,演绎着一场场千年的浪漫绝唱……

  如今,在灞河两岸依然可以看到成片的柳林,“柳色如烟絮如雪”的盛景依旧如初。又是一年阳春三月至,灞桥边的柳树又发出新芽,长出了新叶。一阵春风轻抚而过,柔软的柳枝随风飘扬,漾开一团碧色,柳色的温柔装扮了岁月,给予人无限遐想。

  “史书翻页的长安,是人间星斗倒悬,是明月,是江山图盛世卷,是万户烟火不眠,是千门川流不绝,是春风生,见天下俱欢颜。”一树绿柳,其外是氤氲柔软的绿意,其内是奔涌的生机与坚韧。一年新似一年,一岁韧过一岁。

  仲春时节的灞河平静缓慢,河两岸行人车辆不断,水鸟从远处划过水面,汉唐王朝的历史已随风而去,但不知为何,东风迎面吹来,思绪好像又带回了千年前的场景。

  无尽的时间长河里,柳色依旧如烟絮如雪,历史和现在重叠于此。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