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访粤秀书院有感
2024-01-12 14:58:35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在广州东方宾馆附近,有座越秀公园,尽显南国风光。公园大门口那棵巨大的榕树非常引人注目,说它是一棵树,底部却像一大捆粗细不一的枝干被时间和风雨融化为一体;走到另一侧看又好似两棵大树,密密麻麻的锈褐色根须在底部合成一块儿扎入泥土,就这样根成干、干生根,真正称得上“独木成林”。

  步入公园向南走,就是越秀山,一个南方植物王国。在湿润温热的气候环境下,从天空到地面,高大的树木和娇小的花草都找到了最适宜自己绽放的姿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五颜六色,那么葱茏、那么茂密,彰显出一种旺盛的活力。枝叶显得很是嫩绿、花儿开得非常艳丽,犹如南方佳人般透着水灵、看着娇嫩。有的树木生态也是这里独有的,只见粗壮黝黑的树干中间长出一截密密麻麻的小嫩叶,形成另一个世界;在树干的扭曲处会突然冒出一株藤萝植物,硕大的叶子构成独特的风景,在一棵树上可以繁衍出几种不同的生命体。

  就这样愉悦地穿过空气清新的小山,来到路旁的山坳处。只见于竹林环绕、古树参天之中露出一角黄色的琉璃瓦飞檐,立刻把我从繁茂的植物王国中吸引过来,想看看是一处什么景致,藏身如此优美的环境中!走到近前才慢慢看清了建筑的全貌。入口一对体型修细的南方石狮,沿着几行石阶而上,白墙黄瓦褐柱的大门映入眼帘,两扇深褐色木门上方悬挂着“粤秀书院”的牌匾,两侧楹联为“化洽唐虞之盛宣五教以伏十周敬敷自远,道承邹鲁之传奉诸儒而登一席矜式为先”。仰头观望是凸出来的两层白墙黄瓦飞檐楼阁,两侧延伸出向后伸缩的配楼,形成一个对称的品字形布局。庄重大方之中有一丝灵秀,精致典雅之下显得很质朴,是看一眼就让人喜欢的所在,步入其中就有身心放松的意境。

  翻开粤秀书院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为清代广东四大书院之首,建于城中心,历经四十三任院监,有正三品、也有从八品。属于“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岭南文化代代相传,不绝如缕”的代表。通过道德教化,令学子“处则为正士”;通过传授应试科考,使学子“出则为良臣”。远的不说,且看近代,粤秀书院走出了梁启超、胡汉民等有巨大历史影响的人物。这也是该书院所倡导的“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的最好写照。

  书院废于西学东渐之时,兴于文化自信之始。当新时代发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需要凝聚有识之士时,现任书院院长瞿汇泉先生,在多方呼吁号召下,2013年复建于此幽静之地,也成为广东省民政厅首家批复成立的书院。作为书院第四十四任掌门人,他自幼皈依佛门,得传禅宗秘笈,曾为厦门南普陀寺禅堂堂主,得到过南怀瑾大师的指点,修学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潜心于古建筑修复、建筑风水、艺术收藏与鉴赏的学习与研究,积极践行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推广,参与社会慈善。书院重新建好后恢复讲学、研究、藏书等功能,这10年中,已举办超过1300场经典公益讲座、雅集等活动。

  我沿侧门迈入书院内室,一排书架整齐摆满中国古典书籍,书架上方是小楷写成的书院院规,书院大学堂摆放着木头桌子和长条板凳。拐角处茶几旁坐着一位戴着眼镜的温文尔雅的素衣先生,正在和友人喝茶浅谈,方知他就是书院院长瞿汇泉。从他们的介绍来看,粤秀书院从2013年起,重现往昔开坛讲学之风,为大众修身参学、安身立命、经国济世、问道天下提供了交流参学平台。继承沿用“千年圣贤、教化为根、通经致用、成德达材”的教学宗旨,推行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注重师生关系。讲经论道,善德培正,学行温、良、恭、俭、让,体证仁、义、礼、智、信,尊德行而道问学,塑造成就通达君子,传承东方传统女子美德,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之光辉。

  夕阳西下时,我再次来到粤秀书院近旁,这时书院的小门已经关上,在静谧的夜色中,高大的树木间传出咕噜咕噜、啁啾啁啾的鸟鸣,不紧不慢、一附一和,犹如学子在温习古文一般。门口的两个灯笼散发的红晕为书院增添了不少温情,看着室内透出的亮光,我心中泛起丝丝旅途归家时的温馨。我不由地坐在石阶上,让心灵做一个短暂的休憩,在书院中感受精神的归宿。

  这时我想到了府谷县荣河书院,它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距今也有250多年历史了,历经清末府谷高等学堂、民国府谷南高小学、建国后城关第一小学、府谷县卫生学校,一直是一所耸立在府州城下、千佛洞旁的教育净土。它不同于粤秀书院所处环境的优雅静谧,而是背靠古城墙、立于峭壁上、面朝黄河,尽显宏伟壮观之势,也许站在这里更能情不自禁地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所幸的是荣河书院历经兴衰,其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如今的荣河书院已人去楼空,再听不到学子的朗朗书声。欣慰的是荣河作为府谷县的文化符号,在新区建成了荣河博物馆,又有爱好者成立了荣河文化艺术研究会,在传承荣河书院的文化基因。(段育霖)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