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先生已去 幽思长存
2022-09-22 09:41:4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结识陈忠实老先生已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记得是在1993年9月参加第一届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时任西安市未央区委宣传部部长的程生义先生对我说:“今天晚上,与陈忠实老师聊天。”我答曰:“太好了,很想认识陈老师。”晚饭后,在西安人民大厦的客房里见到了陈忠实老师。推开房门,满屋的旱烟味道。进入到房间后,惊讶地发现他竟然蹲在一个木椅上,嘴里含着旱烟。程部长介绍我们后,他从椅子上下来,伸出他那苍劲有力的大手,寒暄几句后,便又坐在椅子上。

望着他那皱褶的脸庞,满脸沧桑。心想,这就是陈老师啊!激动的心情与惊奇缠绕、交织在一起,激动的是这就是我非常想见到的大作家;惊奇的是,这哪是大作家,看上去分明就是实实在在的关中农民。落座在床沿上,我说:“陈老师,早就想认识您,今天终于遂愿了。”他说:“不客气嘛,我和程部长是老朋友了。”此话不假,文革期间,西安市的灞桥、雁塔、未央三个区还是一个区,称之为西安市郊区。同为教师出身的陈老师、程部长因教育结缘,成为好友。程部长出生、生长与工作、生活在当时大郊区的六村堡乡,长期活跃在西安北郊农村基层,担任过教师、乡干部,奔走于城乡之间。后来,入读陕西师范大学,读的还是政教专业,与教育有着很深的情缘。相同的出身与成长经历,使得他们从相识、相交,成为了好友,无话不谈的诤友。程部长谈农村、谈乡村教育、谈乡土风情,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见地,他与陈老师聊天的许多内容,都进了陈忠实老先生的作品里。

言归正传,那天晚上,在这充满西安郊区乡土气味的城市客房里,我们聊了很多,直至深夜。说是聊天,实际上,毛头小伙的我只是一个虔诚的旁听者。两个乡村文化人的谈话场景,竟然成了我人生当中最为有趣、最有意义、最为深刻的记忆。

他们聊到许多人和事,聊到毛西公社,谈到了草滩农场,当然说的更多的是白鹿原。程部长给我说陈老师是多么多么吃苦,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乡串村。说的是胡乱转,实际上是采风。陈老师的自行车头上挂着一个帆布包,包里装着他十分喜爱、万分离不了的旱烟袋,还有他那爱不释手的笔记本和钢笔。他与农民聊天,乡村谚语、趣闻趣事,东家长、西家短,甚至偷牛、打架的事儿都进入了他的笔记本里。女儿出嫁、儿子结婚、抬埋老人、过年过节走亲戚等,也已成为老先生笔下鲜活的故事。

那个晚上,我听了许多,了解了许多,认识了陈忠实老先生,结识了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们的谈话,让我知道了“活人”的不易,知道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有趣,知道了乡村教师的不易与高大,以及基层文化干部的困苦与文学的乡土意义。这些,虽然是浅显的,但对于工科出身的我,对于从事乡镇工作的我,是多么有意义!

旱烟的味道,浓烈有力,肆意地充满了整个房间。从刚开始的呛人,不知不觉,我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接受了这个味道,甚至觉得还有点丝丝香味。两个衣着朴素又不修边幅的文人长者,两个其貌不扬又非同一般的城郊“农民”,在我的内心,突然高大了起来,并且不断地生长,生长着……

1996年,我也到了未央区委宣传部工作,算是与文化还有点缘分,与陈忠实先生的交流更多了,直到他的不幸病逝。这些都是后话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半年时,组织上调我到蓝田县工作,与陈老师的交流便频繁起来。1998年,县政府决定聘请陈忠实先生担任蓝田县形象大使。我带着政府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张学良公馆邻侧的陕西省作协大院。那时,《白鹿原》已获茅盾文学奖。见了陈老师,说明来意,便寒暄了起来。陈老师说他热爱蓝田,十分乐意担任形象大使。淡茶一杯,谈天说地却是浓郁、热烈。说到了他出生的霸陵乡西蒋村,谈到了白鹿原,言及长安县、灞桥区。

说起白鹿原,这是一个地理概念。广义的白鹿原,覆盖了蓝田县孟村、安村、巩村三个乡镇,包涵了灞桥的狄寨、霸陵,长安区炮里、魏寨等乡镇。这里民风淳厚,土地平坦、肥沃,又是古都京畿之地,交通便捷,出行方便。又深受西安的影响,崇教尊礼,尚读善耕,长幼有序,邻里和睦,具有典型关中风情和文化之特征。白鹿原人勤劳俭朴、务农而又从商,尊儒而不守旧,尚法且不滞束,是一个人杰地灵,充满活力与诱惑的地方。关中地区农耕文明的特征异常鲜明,这里不仅乡村风景如诗如画,更有美丽的生态环境。站在华胥镇、洩湖镇地区的灞河岸边,眺望白鹿原,梦幻般地仿佛到了法国、瑞士的乡野。曾经长期在法国使馆工作的朋友来到蓝田,望着起伏的塬坡,说道,她的美丽毫不逊色于欧洲大陆。

不仅风景秀丽,白鹿原地区还诞生了西安地区最早的共产党支部,可见,白鹿原的追求与进步,令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当然,这些都跃入到了陈先生的笔端。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白鹿原》是成功的。史诗般的巨著,如诗如画般展现了渭河流域近半个世纪的乡村变迁,勾勒出白鹿原地区的春夏秋冬,草荣花谢。通过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关中男人、女人们独特的精神和心灵追求,揭示了以道德为标榜的人格内涵。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而在这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每一个人则是渺小的,如同蚂蚁,人之生存悲剧都是在所难免的。

出于对白鹿原地区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是鲜活的,每个人都带有鲜明的人物个性,折射出了粗野朴实的乡村习俗,安于天命的传统思想,慎独克己的儒家精神以及奋起抗争的革命理想。这一切是多么的达观和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撕揪着人们的情感,兴奋、酸楚、苦涩、郁闷、揪心、丰悦,交织着、撞击着读者的内心世界……

后来,与陈老师又有几次交往。每一次谈话,都如在乡村庄户人家的大门口,坐在石墩上拉家常式的聊天,令人难以忘怀。

这些年,每逢朋友、同学来陕,大多时候,我都将《白鹿原》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出差去外地亦是如此。

过去的日子里,与好友闲谈聊天,多有涉及《白鹿原》。作为“老陕”,我亦多次向朋友谈到,陕西作家不光勤奋耕耘,也多有建树,留下丰碑。有《保卫延安》,有《创业史》,有《平凡的世界》,更有《白鹿原》,有《秦腔》。闲暇时光,翻着《白鹿原》,想着陈忠实老先生,内心的暖流汩汩地流动……

伏案黄灯,掩卷沉思,想了许多。我想,陈忠实是幸运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学的又一个春天,大洋洲的海风吹来“反思文学”的气味,而陈老汲允了它,谨慎理智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作为关中男子汉,他又独特地将民族性、寻根性和新历史主义的思想体现到作品中,用关中独特的方言勾描人物性格。《白鹿原》走出去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自己时常想,作为文化,地域的、特色的,民族的东西必定会走得很远、很远,其旺盛的生命力如松柏长青。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新时代文艺座谈会,文学的历史如黄河、长江,虽九曲十八弯,却浩浩荡荡,勇往向前。正是因为有像陈忠实这样的作家,文学又如青竹般挺拔而怒放。

陈忠实属于白鹿原,他是白鹿原的宠儿。白鹿原又因陈忠实而高大,名扬四海。其实,说到底,生活是母亲、是摇篮,拥抱生活,将必是社会的、时代的弄潮儿……

陈忠实老先生额头的皱纹,如同他热爱的白鹿原上的沟壑、崖岭一样粗犷、深刻。老先生的音容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如是白嘉轩,鹿兆鹏,白灵,“黑娃”等人物一样,神奇而不朽。□春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