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怀念高信先生
2020-04-09 13:24:0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鹅黄的柳絮将阴郁的天空渲染成盎然的绿色,刚从寒冬中走出的人们,仿佛穿行于屋檐下的春燕,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了地区文创室一个叫高信的人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地区文创室拟出《商洛文艺丛书(文学卷)》,要我把刚发表的小说样刊寄给他,具体事宜与县文化馆联系。挂断电话,我一阵欣喜,但又纳闷:高信是何许人也?他是怎么知道我的?

带着疑问我来到了位于花庙的县文化馆,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高信,1942年出生于商县(今商州),作家,研究员,地区文创室主任。自1959年发表作品以来,创作出版了许多文学作品和学术专著,在省内外颇有影响,是著名的学者型作家。

从文化馆回来,我按照要求将杂志、简介和照片交给了文化馆,开始关注起高信这个名字。果然,这是一个不俗的名字,《大公报》《文汇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散文》《读书》等,一些大型报刊上常常能看到这个名字,尤其是《鲁迅笔名初探》获陕西社科成果奖后,他的名字便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以致于那部《商洛文艺丛书(文学卷)》送到我手里的时候,我非常在乎,这除了我和父亲的作品同时被收录其中外,还有他执笔的那篇序言,我更是不知读了多少遍。

而真正与高信先生谋面却是十几年后的事。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仲秋时节,一天中午我刚要下班,突然领导喊我说,教育出版社来客人了,让我找地方吃顿便饭。由于已到饭点,几个好点的饭店都没地方了,我就在单位附近的一家小饭店订好了餐,等客人走进包间的时候,才发现一行4人中,除了司机小张和常来单位的业务员外,其中一位就是高信,几句简单的对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鉴于他不胜酒力,象征性地举了举杯后,二人便叙谈起来,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谈到文学创作时,他勉励我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窍门是多读、多想、多练,只有写得多了才能提高。

丹凤一别我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牢记先生教诲埋头读书与写作,同时格外关注他。一次,与父亲交谈我提到了与先生邂逅的事。父亲说,高信属于学者型作家,是商洛藉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他虽然只有高中文化,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勤奋,不仅在鲁迅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出版了《鲁迅笔名探索》《鲁迅木刻形象百图》等著述,研究的触角还涉及现代文学、漫画、连环画、书籍装帧等诸多艺术门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研究得到了方成、张乐平、丁聪、华君武等名人的支持。受其影响,他的《长安书声》《常荫楼书话》《书房写意》《民国书衣掠影》《新连环画掠影》等多部学术专著,在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是他的鼓励才让我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心。我常想,若要在作家和学者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选学者不选作家,因为作家这个行当好混,在作家满天飞的当下,只要能将方块文字排列组合起来,就能拼凑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就可美其名曰为作家,甚至还可以冠名为著名。而学者就不同了,它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如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变成学者型作家的话,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就像高信先生,他不仅创作了许多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还创作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尤其是有关对鲁迅笔名的研究,在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称他为学者型作家并非空穴来风。□刘丹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