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独具特色的日本工匠文化
2017-06-13 09:11:12来源:
分享到:


 

  传统木屐工匠
  所谓工匠,从传统文化角度看是指那些以自身拥有的技术为己任,以手工制作为生的职业人员。由于不同国家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不同,工匠文化也各不相同。日本自古以来资源匮乏,对这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工匠艺人充满依赖、推崇,而这种工匠艺人也随着王权及国家的出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政权、圣灵祭祀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工匠文化。世袭为官的工匠历史
  据传,日本的原著居民是大约在3000多年前,居住在北海道地区的阿依努人及南部九州地区的绳文人,后来这些原著居民被来自大陆的外部族群不断征服、同化,而这些外来人(在古代日本被称之为“度来人”)因为从大陆带来了先进的生活技术,又被称之为“职人”即手工业者,他们视同一氏族为命运共同体,以技术传承为使命,并以拥有这一共同技术而感到自豪,之后逐渐遍布发展到日本各地,形成了技术性地方豪族集团,开启了日本工匠文化的历史。
  从公元3世纪开始,随着大和王国的形成与确立,这些豪族因自身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渐成为支配族群,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特身份,于是出现了姓氏制度。大和王国根据中央贵族、地方豪族对国家的贡献程度及他们在朝廷上的政治地位,由国家授予姓氏,传与子孙后代。因此,姓氏制度在日本是一种表现特权地位的世袭制度,是工匠艺人特殊地位的体现。直到公元7世纪“大化革新”,由于户籍制度的普及,普通国民才拥有了自己的姓氏。后来的“大宝律令”(日本历史上首部法律制度),则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工匠在朝廷中的官职地位。如掌管国家或宫廷膳食、陶器、织物、庭院、建筑、土木等部门的官职并不是由宫廷内官员负责,而是由世袭优秀工匠家族负责。在宫廷中,这些工匠家族地位非常高,他们以世袭方式传承技术,加强同族凝聚力,谋求家族技术不断进步、发展。
  公元8世纪-16世纪末期(奈良时代-安土·桃山时期),国家所有的生产活动几乎全部通过工匠家族完成,他们兼任贵族、武士、神官、僧侣等职务,亲自开发先进技术,在激烈的家族式相互竞争中,练就了工匠艺人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成就了技无止境的职业精神。这一时期的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匠分类更加细致,民间推崇工匠文化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职人歌会”这种独特的诗歌文学创作形式,描写千姿百态的匠人生活,这种职人歌会通过吟诵的方式,让属于朝廷及贵族地位的工匠家族相互结缘,使其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17世纪到19世纪后期的江户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发展,诸多匠人掌控地方领主权利,享受免除赋税的特权。这一时期,除固有的工匠外,诸如陶艺、铁器等大量来自大陆的工匠人群进入日本,政府将他们拥有的技术称之为“工匠工艺”,社会身份为“工”,排名虽然在“士农工商”阶层中的中的“士农”之后,但被江户政府视为与武士阶层同等社会地位,可以起名持刀。与传统工匠家族一样,他们在传承家族手工业的同时,也开始从事零散的商业活动,使工匠文化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予生命创作的美学意识
  如果说技能代表了工匠艺人的生产能力,那么,美学意识则是他们赋予作品生命的力量源泉。日本人的美学意识受到了日本传统宗教、外来佛教及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日本神道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公元3世纪(日本农耕时期、弥生文化时期),在神道起源中,人、动物、植物均具有精灵,而众多精灵中,自然界的“地、水、火、风”四大精灵,更是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膜拜、推崇与尊敬。在他们看来,天、地、山、海、河、树木、岩石等均是自然界的生命体,因此,人们对自然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无限敬畏,与自然共生的观念与生俱来。
  随着佛教的传入,这种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受其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中的“无常观”。所谓“无常观”是指这个世间所有事物都在变化中灭亡。本来佛教中的这种“无常观”是指在苦难变化的过程中表达对“死”的看法及观念,但日本人却理解为:在世间种种无常法则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只是表面现象,而其背后深处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之美。因此他们追求、挖掘、回味的是其过程中生命的每时每刻,而不是其结果。这种美学意识成为日本茶道、插画、庭院、传统文学等创作的基本思想。比如“哀愁”美学,表现的是人们在读懂自然及人性中无常法则之后,无意之中发出的叹息,而在这种叹息深处,却蕴含着更深的安慰与思考;在“幽玄”美学中,盛开的樱花及鲜红的枫叶只有在白云或细雨中更值得欣赏、体会;而一石、一花、一木等则常常表现出一种脱离世俗的“静美”、“寂美”。这种在生命过程中积极、勇敢地追求其美学价值的观念形成了日本工匠精益求精、技无止境的工匠气质。
  出自于孟子之语的“斋戒沐浴”同样也被日本工匠加以吸收和活用。在古代日本,从事水晶玉器、刀剑及日式铜镜等生产工作的工匠均有“斋戒沐浴”的习惯。他们在工作之前洗掉身上的污垢,然后用热水将身体冲洗干净,如此净身静心之后,方可开始工作。即所谓的“技者、心也”的含义。技无止境的工匠气质
  匠人气质,是一种匠人特有的气质,体现的是匠人对自身技能拥有充分的信心,并以此为荣,对工作质量,达不到自身要求决不放弃的态度,它是由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及日积月累的磨练所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对待工作自信心十足,对待技术充满自豪,对待目标顽强执着、坚持不懈,在他们的工作或生活词典中,没有“不能或不会”的事情。
  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不仅仅表现在日程工作中,在学习及生活其他方面中也得以体现,所以,他们接受知识的深度更强、更快,能够很快提高工艺操作水平。
  认真、细致。对待工作丝毫不马虎,追求极致与完美,对“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过分要求”等工作态度绝不允许。
  正直而不偷懒。这也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有关,无论工作或生活,绝不说谎,在他们看来,对工作偷懒,就是对自己说谎,是绝不允许的,应全力以赴。
  严于律己。这不仅仅对自己,对他人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近乎苛刻,对工作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
  自信、自傲、不会阿谀奉承,沉默寡言。
  诚然这些工匠气质在生活中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正是这种工匠气质形成了他们精益求精、坚忍不拔的工匠精神。由于这种精神,他们对技术追求技无止境,不会使自己的意志追求被金钱或时间等原因左右,视自身满意度为工作导向。
  工匠文化与制造业
  工匠行为是劳动行为的一种,是人类固有的行为,具有较强的个性或独创性,而这种固有的行为一旦被组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之中进行批量生产则形成了制造业,且这种工匠文化也不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消失,相反更具有时代内涵。
  日本工匠文化中坚守规则、完美主义等这些工匠气质在团队意识及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一支工匠式制造业技能工人队伍,他们为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日本制造折服世界。坚守规则,虽然有些过于教条与形式,但却在如何让图纸上的东西按照设计标准转换成产品方面大获全胜;团队意识,体现的是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保证的是整体质量的提升;完美主义则使生产工人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对产品质量和技能水平精益求精;干净整洁则有助于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诚实守信则成就了自身企业在与客户打交道中的信誉和诚信;而这些人性特点,综合起来就集中体现在对美的极致追求,从而在这些技能工人的眼里,他们在制造产品的同时,谋求获得的是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这种工匠气质中历练出的这种坚忍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体现在制造行业,归根到底就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就是对不良产品零容忍,对产品精度要求永无止境,达到了不仅用眼看更要用心看的程度,从而使产品的精准度甚至超过了机械测定的限度。
  与企业内部的工匠团队相比,民间作坊式的机械加工也同样不可小觑。东京太田区又以“工匠街区”而闻名世界,小小的街区有各种私人加工工厂4000余家。这个工匠街区的特点就是工匠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比如金属切割、打磨、制成及电镀等技术,各自单一加工,而众多单一加工工厂则形成一个强大的工厂集合体,随着拥有高端技术的加工企业也逐渐集中于此,从而形成了一种加工周期短、精度质量高的加工产业链。在这种工匠式加工产业链中,处处体现出“高精度、高质量”的“某某的作品”这种工匠感性及价值观的特点。
  这种工匠文化与机械制造业的相互结合,早在19世纪就已被欧洲人认可。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将军,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当时日本人称之为“黑船”入境。当马修·培里进入日本之后,对于日本人的技术及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评价:无论传统手工业技术还是机械技术,日本人都显示出了极强的精致能力,虽然他们的生产工具及机械知识缺乏,但他们的手工技术精致无比。日本的手工业者将不输给世界上任何国家及地区的手工业者,如果将这个国家人民的发明能力能够更自由的激发出来,日本将有可能成为永远的工业强国。
  全民化工匠意识
  工匠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在,日本工匠文化除了传统的工艺制作外,在机械加工、政府部门、服务业、餐饮业等等生活各个环节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与展现。在他们看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均视自身能力、爱好所及,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工作,也因其技能感到骄傲与自豪。虽然这种崇尚技能人员的工匠文化,在泡沫经济时代一度有所变化,特别是一线技能人员的工作被视为“脏、累、差”,但随着以投机为主的泡沫经济破灭,日本人又重新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拥有一技之长,才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方式。因此,目前在日本即便是从事白领工作的人们,也将自己的工作称作诸如“IT土木工”、“财务土木工”等等,这并不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贬低,而是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感到自豪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工作只是职业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工种,都是人们生活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给予工匠气质般的投入与追求。工匠文化再思考
  日本工匠,因为资源贫乏而广受尊重,并演绎出了一段贵族及官僚历史,形成了一种全民推崇的工匠文化。然而,随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逐渐成为时代生活主流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这种传统工匠文化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例如在传统工匠文化的驱使下,一些本来已经生活化的工匠作品,因其过分追求美学价值、过分包装等原因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日本著名美学家、思想家柳宗悦先生在其《工艺之道》中提出的“用之美”即“实用之美”的学说,引发人们广泛深思。
  特别在机械制造业等领域,虽然在要求高度精密的机械钟表制造领域及宇宙工学领域,拥有高技术的工匠人员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从事技能工匠人员越来越少;而曾引以为豪的技能工人则因为过于自信而趋于呆板、顽固而守旧、自负而失去创新等原因饱受质疑;另外,在大企业优先政策的驱使下,以中小及家族企业为主的工匠式生产环境不断恶化,传承熟练技术的土壤不断消失。
  但是,在传统工匠文化的感召下,日本人对传统工匠作品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待工作的工匠精神,丝毫没有减弱,相反,他们赋予其新的含义:
  匠:是指从长期磨练中积累起来的具有熟练技能的人!
  匠:是指追求作品生命价值的专家!
  匠:是指对作品生产极致追求、并赋予人生价值的生活态度!
  匠:是指对工作表现出无限热情、乐于其中的创业文化!
  如今,在诸如木工、园艺师、竹艺、油漆工等众多传统工匠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政府认定为“人间国宝”,受到嘉奖。张兴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