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新年话对联
2012-01-30 02:07:2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文/张鹰
    对联又称对子、门对、春联、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学,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往往用最凝练的只言片语,便能准确传神生动概括出一种情态,一种意境,一种精神。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它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是节庆、婚嫁、寿诞、乔迁、哀挽、题赠不可或缺的文化表达方式,起到了装扮现场,点缀景致,烘托气氛之效果。对联起源于秦汉,盛行于明代。“新年纳余庆;嘉年号长春。”这幅对联是被学术界公认的国内最早的春联,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64年,出自五代十国时后蜀的君主孟昶之手。明朝“对联天子”朱元璋大力倡导贴春联。相传某年新岁将至,朱元璋谕旨民间要张贴对联,以示喜庆,他微服私访,亲自检查。见一阉猪商户门上未贴对联,便问其原因,原来户主是个文盲,也无人代写。于是遂要来纸笔,即兴书写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过了一会,朱元璋又转回来复查,仍未见商户贴出刚才所书对联,质问原因户主答道:“知道是皇帝御笔,高悬中堂燃香祝圣。”朱元璋听后大喜,遂命随从赏银三千两。此联造语奇特,切人切事,小中见大,一直为人们称道。
    我国对联之中的名句举不胜举。如西湖岳飞庙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言简意赅,读来琅琅上口。还有武汉黄鹤楼的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同样令人过目难忘。著名大诗人臧克家撰写的对联:弱水三千一瓢水,东风万里半枝春。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同样是出类拔萃。西安市楹联协会副秘书长任本命,在贺陕西师大老教授、著名学者霍松林80大寿的对联颇具特色:长松拔地三千尺,任尔风吹雨打,雪压霜欺,傲然无惧,所谓穷且益坚,公真健者;高寿齐眉八十春,看君诗重骚坛,文雄艺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其犹龙乎!再看2011年春节西门对联:丝路铺春,世园锦集燕剪裁新处,长安花灿万家;汉唐拓境,欧亚通商驼铃摇响时,大漠月圆我梦。此联内容谈古论今,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并将世园盛会融入其中,是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对联。
    春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佼佼者。每逢春节来临,“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以明志抒怀、祈福盛世、同庆祥和,表达喜悦、欢乐的心
    情。记得小时候,年前最爱随大人逛街。此时的集贸市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对联沿街一字排开,墨香四溢。但见书法界的行家里手、业余爱好者挥毫潇洒自如,现写现卖,金粉银粉交相辉映,围观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收视率极高的央视“春晚”,近两年来,在歌舞类的节目中,对联就多次穿插其中。如2011年“春晚”就有五幅单对联求偶,引得全国50余万观众参与,既增加了晚会的趣味性,又起到了画龙点睛,渲染气氛的舞台效果。
    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支奇葩,内涵博大精深,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