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文景山
日期:2025-11-17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毛雅莉

  夕阳西下,余晖映着晚霞。伴着悠悠的秋风,我们一起走进文景山公园。

  西安的公园有很多,而文景山公园却独树一帜。它是陕西首例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的公园,闹中取静,独具特色,山清水秀。公园的正门内是一座广场,中央是一泓人工凿就的生态水池,水面微波荡漾。

  踩着木拱桥,顺着一条环山小溪前行。虽已深秋,但公园里还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灌木、竹林相互交织,草坪、花卉交相点缀,人工湿地、芦苇沙滩、休闲凉亭、运动广场等景观设施错落有致,让公园风光显得更加旖旎和优雅。再往深处走,树木繁多,郁郁葱葱,色彩斑斓,层层递进。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新的气息,连风也变得温柔,像是进入了天然氧吧。沿途有小朋友嬉闹追逐,有老人闲庭信步赏景,也有畅聊人生的中年人。曲径通幽处,看见爷孙俩一前一后,小孙女不顾爷爷劝说,抱着篮球往水坑里踢,那无忧无虑的温馨画面,骤然勾起了我对童年时光的回味。原来,草木的呼吸里,藏着城市遗忘的节拍。

  穿行林荫道,惊鸿一瞥间,红枫的烈艳如泼洒的玫瑰浆染透秋光。它一定是跌入了秋的怀里,那眷眷柔情和浪漫撩起了秋的涟漪,化作深秋里热烈到极致的浪漫。灌木丛中,虫儿们正在热闹地“聊天”,七嘴八舌的声音贴着地面,似乎在向大地耳语。山间的泉水,叮咚如歌,欢快地流淌。漫步山间,清风徐来,心情和畅,平日里紧绷的神经,也在这一刻得到放松。

  深秋是一位睿智的魔术师,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陶醉,跟着她的节奏晃动;深秋是一位无言的琴师,她弹奏出一曲曲清凉而悠扬的乐曲,让万水千山的每一个生命都迸发出浓艳的色彩;深秋是一位园艺师,她删繁就简,脱去盛装,让飘落的枫叶飞舞着华丽的灿烂,释然着生命的奇妙。此时,饮一杯秋风下肚,尝一口文景山的秋,才发现自然的味道是如此醇厚,如此醉人。

  我们沿着青石阶缓步而上,脚底传来落叶碎裂的声音,仿佛踩碎了时光的壳。路旁的槐树已褪去盛夏的浓绿,枝丫间的枯叶在风中摇晃,恍若遗落的铜钱。秋风阵阵,黄色的枫树叶也卷起了裙边,轻舞飞扬,温暖着山间的秋天。这座山不高,却因这满坡的草木气息,让人恍惚走入一幅淡墨渲染的北国秋景图。

  眼下的文景山是否也与历史上的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文景之治”存在着某种联系呢?带着疑惑我边走边看。

  步入山顶,映入眼帘的是文景阁,沿着文景阁绕行一圈,木门紧锁,未能进入。文景阁采用汉代建筑风格,飞檐翘角,朱红立柱,古朴门窗,尽显典雅大气。匾额和楹联营造出浓郁的汉文化氛围,成为公园的文化符号。“文景”二字取自西汉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实现国富民安,史称“文景之治”。公园以“文景山”命名,旨在呼应这段繁荣盛世,而文景阁作为山顶标志性建筑,延续了这一文化意象,让“文景之治”所倡导的和谐共生理念与自然之美、人文精神相融合,成为古城西安的文化新地标。

  山下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如散落的星辰般坠入人间。站在山顶,忽觉这座由建筑渣土再造的山丘,颇有隐喻:所有破碎的过往,终会在时光的淬炼中凝结成新的风景。如同破碎的陶土在窑火中重获新生,成为独特的艺术品,赋予生命更丰富的意义。

  下山时月色已初醒,石缝里的蟋蟀唱着最后的秋歌。茂林修竹间,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斑驳的竹影似窈窕的舞女,随风曼舞。回头望,山影在暮色中融成一片温柔的朦胧。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说“草木有本心”——这些看似无言的生命,其实一直在用荣枯与共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与残缺的世界温柔和解。只有保持本心,以自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人生如徒步,愈是迂回处,愈见天地宽。我们一起漫步在园中,观自然万物,看云淡云舒,即使不言不语,也有一种踏实感悄然而生。或许真正的治愈,不过是与万物共处时那份无言的默契。

  相拥文景山秋景图,悟红尘岁月,看沧海桑田,诉说深情,约定永恒。秋天的图画珍藏了许许多多的私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求索和领悟,总能揭开图画中蕴藏的许多人生哲理。

  山水自有归期,人生自有相逢。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