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岭秋意
日期:2025-11-10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陈俊东

  这个秋日,刘家岭以它独有的方式,在瀛湖的臂弯里火热绽放。当“千万工程”的春风拂过这片山水时,这个曾经寻常的村落,正悄然成为无数旅人安放乡愁的驿站。

  刘家岭地名寻常,却以天柱山唐代古刹白云寺为核,山脊薄雾隐现。水虽不甚深,却有陕西最大的人工湖与安康水电站128米大坝矗立。若遇开闸泄洪,水流如巨龙般喷薄,涛声震天动地,壮观异常。

  深秋的瀛湖,像一幅洇湿的水墨长卷。雨后初晴,汉江水量丰沛,水色虽不如平日清澈,却有种宛如长龙卧波般浩荡的气势。最动人的是汉水边的芦苇丛,秋风过处,芦花摇成一片雪白,让人恍惚间听见《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古老吟唱。

  途经石庙沟火车站附近,两座横跨汉江的巨大铁路桥格外醒目。新建的西渝高铁康渝段高铁桥拱肋,犹如彩虹跨江,与四十年前获国家金奖的斜腿刚构桥遥相呼应。新旧桥梁在此对话,仿佛时光的具象——一座指向未来,一座铭记来路。当火车轰鸣着穿过秦巴群山时,你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天堑变通途”。

  今日瀛湖不止有风景。阳坡村上部高楼群落,下部村民散居。刘家岭居民沿景区入口公路聚居,形成200余米的洁净村街。“我们17户连片改造,每户投资20万,政府奖补5万。”瀛湖镇通过提升改造,打造出阳坡村·刘家岭渔家乐街区。街心香椿树撑开巨伞,白墙灰瓦错落,檐下玉米辣椒红黄相间。老人坐阶抽烟,眼中映着半世纪湖山变迁;孩童嬉戏惊雀,笑声清亮。

  沿库迁路登顶俯瞰,湖山尽收。午后阳光正好,湖水被群山环抱,宛若碧玉镶嵌其中。远处水面有鸟掠过,倏忽即逝,留下圈圈涟漪。山间薄雾缭绕,时聚时散,使远近山色层次分明,浓淡有致。湖水被秋色染成深碧,有游船缓缓而行,船过处,水波荡漾,将倒映的山影碎成万千金鳞又拼合。偶有渔舟划过,拖出道道长长的水痕,旋即又归于平静。岸边垂钓者皆屏息凝神,如雕塑般静坐,仿佛与山水融为一体。忽有一人起竿,一尾银鱼跃出水面,鳞光闪烁,众人皆喝彩,才惊破这片宁静。

  山脚下的万亩富硒枇杷园,正开着细白的小花,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无数蜜蜂在花间忙碌穿梭。来年五月,这里将结出皮薄汁丰的地理标志果实。静坐片刻,听风穿过林间,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待到夏熟,四时雨露酿就的诗意悄然馈赠。

  刘家岭之妙在平淡天真。山水相谐,人物相安。瀛湖懂鱼,更懂生活。街边渔文化墙上,“画里瀛湖,梦中水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主题画述说水土故事。

  暮色是最出色的调色师。当夕阳把湖面染成橙红,归鸟投林,渔舟唱晚,炊烟袅袅升起。坐在湖畔岩石上,看暮色四合,山水渐隐,唯有岸边波浪声如摇篮般轻轻拍打,不绝于耳。这时最适合走进一户渔家乐,让铁锅炖鱼的香气包裹疲惫的身心。清蒸鸭嘴鱼的鲜嫩,银鱼鸡蛋羹的滑润,再配一碟酸辣魔芋,几杯自酿的果酒,山水的精华就这样在舌尖绽放。

  乡亲们就地选用食材,用最朴实的做法还原出记忆中“家”的味道。在渔家乐小院,你与家人或朋友,尝一桌湖鲜与陕菜交织的地道风味,暖胃又暖心。此时此刻,尘虑顿消,唯觉心旷神怡。想来山水之趣,原不在远近,能使人难以忘记的,便是好山水了。

  离开时,月亮已挂在天柱山尖。古寺的钟声隔着水面传来,悠远而空灵。村街的红灯笼次第亮起,楼顶聚光灯来回穿梭照射的身影,倒映在汉江面上,恍如一条流动的星河。白日间嬉笑行令猜拳声,品茗瀛湖富硒香茶聊天声渐渐落下。没有了喧嚣,只有发自心底的惬意。刘家岭渐渐隐入夜色,唯有那湖月光,永远印在了记忆深处。

  这样的秋日,总该有一程是属于刘家岭的。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交,这片山水都会以它温柔的姿态拥抱你,让你在寻常的烟火里,遇见不寻常的诗意。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