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
作为陕煤电力略阳有限公司的工会互助保障工作人员,我扎根在车间、班组,服务的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在细微之处传递着“互助”二字最真实的温度。
去年春天,公司一名职工突发意外不幸离世,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赶到离世职工家中,一边协助家属核对参保信息,一边细致讲解需要准备的各项理赔材料,反复叮嘱注意事项,生怕遗漏任何细节。那段时间,我多次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探望,跟进理赔进度。
当3万元理赔款到账时,家属专程来到公司工会,红着眼眶说:“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就像为同事撑起了一把“隐形的伞”,默默守护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曾经,不少职工认为“保险是年轻人才买的”。然而今年,当53岁的李师傅因重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近2万元,却因未参保而发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只能带着这个真实案例走进基层、下到班组,给大家耐心讲解保障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基层单位参保险种覆盖率提升了30%。
工作中,我常听到同事反映“理赔材料总带不全,来回跑太折腾”。为此,我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精心设计了“理赔便签”,清晰列出不同病种所需准备的各项材料,还特别标注了容易遗漏的项目。“理赔便签”推出后,职工办理效率大幅提高,“少跑腿、办成事”成了大家共同的感受。
当理赔互助金发放后,我常收到职工通过电话、信息传递的感谢。正是这些温暖反馈和大家的肯定,让我先后荣获全省互助保障工作“先进工作者”和略阳县互助保障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对我而言,荣誉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激励自己继续“把服务做到职工心坎里”的动力。
作为工会互助保障工作人员,既是政策的讲解员、材料的整理员,更是同事的贴心人。每一次宣讲,看到大家从“觉得没必要”转变为“主动咨询”;每一次办结理赔,见证同事卸下经济压力后露出的笑容,都让我更加坚信:这份工作的意义,就是将企业工会的关怀通过互助保障这份“暖心护盾”,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同事身边,让大家在工作中多一份安心、少一份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