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住院
日期:2025-06-16   来源:陕工网

  (一)

  下午,正在电脑前修改文章,忽然手机响了,是舅打来的。舅说刚才去家里拜端午,发现你妈病了,浑身无力,鼻涕长流,让人看着难受。你把你妈接到县城住几天,等病好了再送回来。

  舅的电话让我一下子乱了,再也没心思修改文章,急忙开车向老家奔去。

  走进家里,八十七岁的母亲正靠在灶房的锅台边纳闷,面前放着一碗像是掉进了柴灰、稀溜溜的面糊糊。

  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没事,受凉感冒了。问吃药了吗,母亲说吃了,边说边举起手中的药给我看,那是两板诺氟沙星胶囊。问谁买的,母亲说我自己买的。

  让母亲去县城住两天,母亲想去不想去的,说过两天就好了,不用麻烦了。我当然怕麻烦,但是,看着母亲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无法让自己平静地离开,再麻烦也要面对。我坚持让母亲去县城,没有商量的余地。

  劝了几遍,母亲虽然嘴上答应了,手却扶着锅台,头耷拉着,迟迟不动。母亲今天这是怎么啦,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我有些生气。

  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缓缓地站起来,慢慢向卧室走去。就在我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母亲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出来了。我没有搀扶母亲,自顾自走在前面,任由她一个人在后面踯躅缓行。

  (二)

  按计划,我把母亲拉到一个医生朋友开的诊所。

  下车时,母亲的双腿像是被绳子捆住了一样,半天迈不动一步,这让我既疑惑又着急,连搀带推地把母亲推进了诊所。

  朋友给母亲量了体温,说37度多,就是感冒了,问题不大,打个针就好了。听朋友这样说,我心里轻松了许多。

  朋友是中医,诊所没有西药针剂,我拉着母亲去别的地方打针。

  在第二家诊所,听说我们是来打针的,医生说我这里不打针,不过,我可以给老人看一下。说着,拿起听诊器听起来。在医生诊听的过程中,母亲一直低垂着头,好像睡着了。

  听完,医生小声告诉我:“我感觉你妈有点心衰,你要不到县医院去检查一下,我给你列个需要检查的项目。”话刚落,医生的妻子马上插话说这种病很危险,越早治疗越好,你赶快去医院,最好现在就去,挂急诊……

  医生夫妇的话让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压力瞬间山大,一时不知所措。“没带医保卡,没带钱,甚至连母亲的身份证号码都不知道,火急火燎地跑到医院怎么办呀?”我边驶离诊所边焦急地想。

  行驶了一段距离,估计已经完全避开诊所医生的视线了,我把车停在路边,整理纷乱的思绪。我想,医生夫妇是不是说得有些玄乎了,母亲的病可能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我甚至怀疑这是夫妇俩合伙给我挖的一个“坑”,通过竭力鼓动我去县医院检查从中抽成,趁机捞钱……这样想着,我心里平稳了一些,决定先回自己家里再说。

  吃晚饭时,躺在客厅沙发上的母亲说她啥都不想吃。问感觉怎么样,母亲说强多了。虽然如此,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万一母亲真的是心衰呢……想来想去,我打算天一亮就回老家取医保卡,然后陪母亲去医院检查,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三)

  一切准备就绪,当我让母亲去医院时,母亲却说不去了,在家里歇两天就好了。我说必须去,有病没病到医院检查了才知道。看我态度坚决,母亲缓缓地站了起来。

  根据母亲的自述,门诊医生说你妈身体硬朗着呢,估计是肠道感染,我把挂号单给你从心脏内科转到消化科……我说先不急转科室,我怀疑我妈有心衰,既然来了,麻烦你给检查一下。医生说检查要花很多钱,不想让你花冤枉钱。我说谢谢你的好心,来一趟不容易,不怕花钱,关键是把病查清楚,让我们放心。医生于是开了五张单子。

  快吃午饭时,五项检查全做完了,但检查结果却只出来了四项,有一项到下午才能出来。

  拿着已出来的四项结果去见医生,医生吓了一跳:“这么厉害!问题挺严重,住院吧。”

  一住院,护士马上给母亲装监测仪、插氧气、打点滴……虽然不知道母亲的病到底有多重,但是仅仅看那满满一大盘子的注射药,就知道病情被我们严重低估了。

  (四)

  第一天,母亲不吃不喝;第二天,母亲喝了半碗米汤;

  第三天,母亲喝了一碗米汤,吃了半碗菜;第四天,母亲觉得身上轻松了,也有力气了。

  第五天早上,正给母亲擦脸时,母亲忽然问我:“这一次要是没住院,是不是我就‘走’了?”我知道母亲说的“走”是去世的意思,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记得住院后给沉睡的母亲脱袜子时,发现母亲的脚心有一点儿污渍,仔细察看,是大便。忽然想起那天早上回老家取医保卡时,发现老家的后门大开,显然是母亲走时忘了关闭。大便污渍、敞开的后门……母亲已经疏忽到这个程度,可见当时病得有多厉害。

  母亲已经病得很厉害了,而我却浑然不知。

  母亲换衣服时,我不仅不帮助母亲,反而埋怨她行动太慢,花费的时间太长。出门时,我没有搀扶已经精疲力竭的母亲,而是任由她一个人艰难地挪行。

  在朋友诊所门前,看着双腿像是被绳子捆住了一样的母亲,我觉得母亲太木讷。在第二家诊所,母亲无力得连头都抬不起来,我还以为母亲是在做样子给谁看。

  母亲其实知道自己病得很严重,但是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一直说没事,不愿意去医院。多亏第二个诊所医生夫妇的忠告,如果我再胡乱耽误下去,说不定母亲真的就“走”了。

  父母可以用生命去换取儿女的平安,而儿女对父母的安危却常常不以为然。

  (五)

  出院后,妻子建议母亲先不回乡下,在县城多住几天,等确信康复了再回去。然而,在我家才住了二天,母亲就住不下去了,说老家院子的葱、茄子、辣子……该浇水了,再不浇就旱死了。说亲戚端午节送的西瓜、粽子、甑糕、绿豆糕说不定都坏了。硬让我把她送回去了。(秦永毅)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