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摄影报道
9月11日,漆水河畔,曾经机器轰鸣的老厂房如今回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千年耀瓷工艺在文创园中焕发现代活力。
工艺大师正手持素坯,铁笔游走间,一朵盛放的莲花悄然绽放。不远处,拉坯机前,老师傅手掌轻拢,一团陶泥在旋转中渐成器形。这里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铜川的工业集中区,如今这片工业遗产群,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全新的面貌延续着一场跨越千年的窑火传奇。
耀州窑是中国陶瓷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黄堡镇为中心,始于唐、鼎盛于宋,曾有“十里窑场”之称,1400年炉火不熄。
自北周时窑火燃起,耀州窑便与泥土、火焰和匠心共生。耀州窑是我国制瓷史上的著名窑口,陈炉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金、元、明、清时期耀州窑延续生产的唯一窑场,也是现今国内唯一遗存的耀州瓷生产基地。耀州窑遗址是中国已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序列化最强的古陶瓷遗址,也是世界陶瓷遗址发掘之最。
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黄堡窑场,历经宋元明清持续发展,近现代形成了以铜川市电瓷厂(1958年建)、建筑陶瓷厂(1970年建)、陈炉陶瓷总厂(1958年建)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八年前,黄堡工业园区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园区产业转型方向确定为发展耀瓷文化旅游和环保陶瓷产业。
由铜川市电瓷厂、铜川市建筑陶瓷厂、陕西铜川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总厂三大主体构成的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遗产群横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与印台区陈炉镇,包含两大核心区:黄堡片区涵盖唐代至元明时期耀州窑遗址,包含三彩作坊、窑炉群等考古遗址及市电瓷厂、建筑陶瓷厂原址。陈炉片区以陈炉陶瓷总厂为主体,保留20世纪50年代厂房、隧道窑等设施,与陈炉古镇传统制陶区形成联动。
如今,园区的核心——耀瓷文创园,已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实践。老厂区经过改造,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旧食堂变为创客空间,厂房转型为陶艺工作室和美术馆。文创园内设有铜川首家专业美术馆,与91位欧洲陶艺家建立合作,成为国际陶艺交流的平台。
园区功能分区清晰,涵盖工业遗产展示、大师作品展览、美术馆、陶艺工坊等多种业态。游客不仅可在复原的唐宋作坊中观看拉坯、刻花、施釉等传统工艺,也能体验茶咖、书城、直播基地等现代服务。
20多万平方米的老旧厂区既是瓷文化创意区的新版图,也是城市记忆寄托城市未来的新空间。
老窑新生,瓷韵悠长。从工业轰鸣到文化共鸣,从“十里窑场”到文创园区,当暮色降临,文创园的窑火主题灯光亮起,老厂房的红砖与玻璃幕墙折射出暖光,仿佛千年窑火在此重燃。如今,这里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容器、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推动耀州瓷“活”起来、“火”下去的舞台。
车间改造后,一层为工作室,二层为展览陈列。
修缮中的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厂。
在老厂房基础上改造的瓷谝空间咖啡馆。
“耀瓷+电商+文创+直播”运营模式初见成效。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新加坡游客参观陈炉石。
工人正在批量制作耀州瓷茶杯。
匠人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耀瓷文化产业园以耀瓷文化展示为核心,是集耀瓷文化宣传和展示、艺术创作、陶瓷创意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陶瓷文化园区。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