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静

张长武(中)和同事美化营区。
10月26日,在西北电建三公司商洛项目部,当笔者与几位职工聊起项目经理张长武时,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大家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敬佩而温暖的笑意:“咱们这位张经理啊,做事总是‘别有用心’。”
这“别有用心”四个字,绝非贬义,而是对他30余年职业生涯中,那份深入骨髓的细心、执着与担当最为贴切的褒奖。
从一名普通的管道安装工,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张长武将“认真负责”四个字,镌刻在他管理的每一个项目上。他所追求并实现的,不只是项目的安全履约与经营指标,更是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雕琢,将“企业发展员工幸福”的使命,化为可感可触的日常工作。
精益管理筑根基
作为项目部的“班长”,张长武的“用心”首先体现在项目管理的谋篇布局上。
他带领团队严格遵循公司项目管理“十化”要求,以高度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精心策划了从总平面布置到人力资源、机械配备的全盘方案。
然而,他的“用心”不止于此。面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他敏锐地将目光投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升级。从AI全景智能监控、人脸识别门禁,到二维码信息牌、机械设备运行监管系统,这些“智慧工地”的核心元素,绝非浮于表面的点缀。它们正是他为实现管理精细化、透明化,从根本上提升安全与效率而付出的“用心”之举。
面对商洛项目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地处雨季、地下管网复杂、设备到货困难、工期紧、任务重,张长武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见缝插针组织交叉作业。
为了摸清问题根源、掌握每日施工进度的真实情况,他每天穿梭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微信步数常常“破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脚板”。
正是靠着这股子“笨功夫”和精准的统筹,他为项目的优质履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质量守底线
对于电建这项高危行业,安全与质量是绝不能逾越的红线。张长武的“用心”,在这里体现得尤为“严苛”而又“巧妙”。
他制定清晰的创优目标,从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入手,划分责任区域,加大安全投入。但更令人称道的是那些充满巧思的细节:每天班前会,那块印着“小苹果”图案的地面,让“平平安安”的祝愿伴随每位员工开始一天的工作;布设的质量样板区、推行的“首件样板制”和举牌验收,通过“样板引路”,将“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深深植入团队心中。
他坚持“问题不过夜”,每天召开“晚班会”,总结当天问题,部署次日任务。
一次,连续降雨导致基坑积水,严重威胁节点工期。张长武连夜组织排水,更是带头跳进冰冷的积水中,与团队连续奋战至凌晨3时,最终化解了危机。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率先垂范下,项目部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的硬指标。
勤俭关爱聚人心
张长武的“用心”,更体现在他“当家人”的角色上。他深知,项目要过“紧日子”,但更要让员工们过“好日子”。这种“好”,并非铺张浪费,而是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2024年冬至,食堂原计划晚上只给加班员工提供速冻水饺。没想到,16时,张长武把食堂门一关,将案板拼成长条,和食堂员工一起开始包饺子。18时10分,第一锅饺子出锅,他端着漏勺站在门口,给每个人碗里不多不少正好盛上12个。盛完饺子,他朗声说道:“十二个月,一个月一个,明年咱们都身体健康,多拿绩效!”这份独特的心意,让寒冷的冬夜瞬间如暖流般涌动。
在改善工作与生活设施方面,张长武处处显露出细致入微的关怀。购置一台价值上万元的800G反渗透直饮机,每年还需投入3000多元更换滤芯,他虽然心疼,却毫不犹豫地签了字:“设备再贵,也贵不过大家的健康。”发现接水处晚上没有照明,存在烫伤隐患,他立即安排经费安装了一套感应灯——人来即亮、人走30秒后熄灭,功率仅3瓦。他笑言:“这叫‘该省则省,该花必花’,职工的健康同样是项目成本的一部分。”
这份对职工的体贴不仅藏于细节,更融入日常点滴:夏日为工友准备绿豆汤、落实防蚊措施,还上山挖来竹子美化营区,并为每个办公室添置绿植。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如同夜空中温柔的星光,虽不夺目,却足以温暖人心,真正将“企业发展、员工幸福”从口号转化为行动,有力凝聚了团队的向心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