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十月,秋意渐浓,潮湿的凉意替代了夏季的高温与燥热。但在生产一线,钢花飞溅如星火燎原,风机轰鸣似战鼓擂动,热浪翻涌、火热绵延,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干部职工干劲不减,奋进的脚步一刻未停。他们用坚守与汗水书写着钢铁人逆势突围的倔强。
精选细配,用优质物料护航高效冶炼
连日阴雨连绵,空气中的湿气悄然渗透进每一个角落。作为原料保供的“前哨”,废钢保供团队牢牢守住防潮底线,精准把控废钢配比。
“转炉冶炼就像‘吃饭’,‘食材’好不好、配得对不对,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在废钢堆前,班长赵世平一边翻查废钢,一边叮嘱工友。在这里,每一块废钢都要经过层层“筛选”,必须确保无潮湿、无杂质、成分达标。他们根据转炉实时冶炼需求,调整各类废钢配比,确保转炉吃上“营养均衡”的“放心粮”,稳稳守住炼钢工序提质增效的第一道“安全阀”。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严谨与执着。他们用双手把好原料关,用责任筑牢保供“第一道防线”,让每一炉钢水都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为后续冶炼工序的高效推进提供坚实基础。
步履铿锵,用坚实臂膀托举满分
炼钢5#转炉平台上,翻腾的钢水裹挟着灼人热浪,赤红的光芒将整个厂房镀上一层金色。炉长王程龙眉头微蹙,仔细观察着炉内火焰的颜色,紧盯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变化,他目光如炬、神情专注。
“钢水不等人,质量不将就,我们多一分细心,下道工序就少一分麻烦。”每一炉钢水都连着下一工序的“生命线”。在钢水冶炼过程中,王程龙始终秉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准则,根据炉口火焰的颜色和高度、炉内的声音、监控数据的变化实时调整参数,每一次操作都力求精准,确保钢水成分稳定。
5#转炉钢水合格率实现100%,“满分答卷”的背后,是王程龙与工友们在灼人炉温下的坚守,是对每道工序的“吹毛求疵”,更是用坚实臂膀托举起的炼钢荣光。
精准把脉,用奇思妙想破解疑难杂症
连铸维修区域内,维修工们正为下线设备“把脉问诊”,他们用巧手和匠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创效按下“加速键”。
“设备零故障,生产才能零停滞。”为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连铸新区技术员与维修工们反复观察、记录、分析,捕捉设备运行中的优化空间,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技改措施。改造后,液压剪剪切精度大幅提升,铸坯断面整齐度完全符合工艺标准,延长了设备寿命,年可创效22.36万元。
每一次技改都是对生产效率的一次提升,每一次巡检都是与设备隐患的赛跑。维修工们从细节中挖掘降本空间,于无声处守护生产脉搏,用汗水与坚守诠释着“匠心”二字的重量。
干劲不减、火热绵延。钢铁人不惧挑战、奋楫前行,以铁骨铮铮的担当、全力冲刺的奋进姿态,躬身投入扭亏增盈的攻坚战场,用实干诠释“百炼成钢”的深刻内涵,让奋进之花在钢火淬炼中绚烂绽放。(郭冰清)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