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浏
几个月来,在柠条塔矿业公司供排水系统现场,负责人李云通过规划南翼临时水仓过滤、北翼闲置设备改造、施工导水孔引流这“三步棋”,成功疏通了矿井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将曾经的用水负担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宝贵资源。截至10月31日,该公司排水系统三大优化工程顺利落成,为后两个月的安全生产冲刺提供了坚实保障。
就地取材
疏放水滤成“优质水”
打开近几个月的矿井排水系统“优化效果图”,李云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
在S1216工作面,李云看着刚更换的滤芯,眉头拧成了疙瘩。“就地取材用好西区的疏放水,既能把井下的‘闲置水’变成‘优质水’,又能减少矿井中央水泵房集中供水压力。”他的想法一提出,让众人眼前一亮。
进行了一周的现场数据实测,李云把南翼的临时水仓位置定在了西区S1212机头——这里距离S1216工作面仅2600米,既能缩短供水管路,又能利用原有巷道空间。“水仓不仅要能储水,还得会‘过滤’。”李云在设计方案时,特意加入了中转沉淀水仓,强化过滤效果。改造后,顶板疏放水处理达标后输送至S1216工作面,让综采设备油缸不再“喝”杂质水,且节省成本23万元。
以旧换新
采空水有了“新归宿”
解决了南翼的问题,李云又把目光投向了北翼污水处理站的闲置设备:拆除废旧开关与闲置设备,利用现有沉淀池、过滤罐调整工艺;在处理站出口安装流量监测仪,依据N1221工作面用水需求自动调节供水量,避免浪费。
北翼采空区疏放水经过处理后,首次输送到N1221工作面。李云看着水流数据,脸上露出了笑容:“你看,每小时供水25立方米,刚好满足综采设备的需求,排水泵的运行负荷也下降了15%!”
与此同时,李云带着他的团队完成了南翼东区、南翼西区、北翼三个独立运行区域的供水系统优化改造,优化了132米的施工工程,真正实现了管网“一次成优”,每年减少费用86万元。
钻孔导入
“生态水”既省时又“生金”
就在供排水系统完成改造“手术”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南翼2-2煤西区的顶板疏放水量增长了350立方米/小时,眼看就要影响S1216工作面的推采进度。
“能不能用导水孔替代长管路?”李云在图纸上分析:在西区回风正头至东区回风正头施工两个直径200毫米的导水孔,再铺设550米DN200管路,让西区的疏放水通过导水孔直接排到东区的排水系统,这样既降本又提效。
当两个钻孔顺利完工,顶板疏放水通过钻孔沿着最优路径奔涌至东区管路时,S1216工作面的推采进度终于赶上了计划。“不仅解决了排水难题,还省了近98万元!”李云再一次交出了完美答卷。
如今,南翼的临时水仓、北翼的污水处理站、S1208工作面的钻孔,共同织就了一张“生态水网”。据统计,矿井每年可减少水处理成本86万元,综采设备过滤装置使用寿命延长30%,排水系统能耗下降18%。
“所谓‘生态水’,不仅是干净的水,更是高效、循环的水。”而李云又写下了新的年度计划,下一步,给供水管网装AI预警系统,给排水孔装流量自动调节阀,让矿井“生态水”循环起来,变得更加“聪明”,也更会“生金”。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