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中的科研足迹
日期:2025-10-24   来源:陕工网

  在平均海拔几千米的高原,稀薄的空气是对生命的考验,更是对兵工科研人的淬炼。近日,北方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院”)某装备试验任务在高原无人区启动,一场与自然、与极限的较量悄然展开。

  任务区域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按计划,产品车需在4800米指定点位完成架设,可当车队抵达山脚却发现,核心架设区地势陡峭,产品车只能乘坐四人,接装单位就有三人,保障车更是寸步难行,无法将科研人员送到产品车旁。“试验窗口不等人,必须按时完成架设!”项目负责人当机立断,决定带领科研团队徒步前往。

  出发前,每个人都揣好便携氧气罐,裹紧厚重的防寒服,刚迈出几步,强烈的高原反应便扑面而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吸口氧,再坚持下!”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寒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刺痛难忍,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碎石滩上前行,发出的声响成了徒步路上的特殊节拍。

  300米的爬升,在平原不过是轻松的散步距离,在高原上却成了漫长的征途。队员们没人喊苦,没人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一分钟架设好装备,试验就多一分保障。”历时一个多小时,当团队终于抵达架设点时,每个人的脸颊都冻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但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展开工作。架设、调试、校准,动作麻利而精准,缺氧带来的眩晕感被对任务的执着压在心底。

  当装备成功架设,数据开始稳定传输的那一刻,队员们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便携氧气罐里的氧气所剩无几,但他们用信念与坚守,在生命禁区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装备防线”。

  在高原的苍穹下,这群兵工科研人以脚下的足迹,丈量着对使命的忠诚;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电子院科研工作者“忠诚、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他们是高原上最亮的星,用青春与热血,为国防事业点亮前行的光。(李松波)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