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强
在扶风县总工会档案室里,一摞摞微微卷边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申请表》静默无声。它们如同深植周原厚土的根系,平日里不显眼,却能在风雪袭来时,迸发托举生命的暖流。
钳工王师傅从未想过,这股暖流会流向女儿妞妞脆弱的生命线。六岁的妞妞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薄薄的诊断书瞬间抽空了这位工人的全部力气。冰冷的医疗费用像沉重的铅块,接连砸向他的家庭。家底被掏空,催费单依旧像雪片般飞来。医院惨白的灯光下,绝望如冰水般刺骨,缓缓向上蔓延。
就在寒意即将吞噬王师傅之际,县总工会的老张顶着寒风找上门来。他递上的不是慰问品,而是一份互助理赔申请表。老张的手指划过条款,斩钉截铁地说:“小王,别慌!这是咱工人自己的‘靠山’,给自家人托底的!”
最艰难的日子,王师傅守在无菌舱外。隔着冰冷的玻璃,妞妞小小的身子蜷缩在病床上。他凑近玻璃,用力呵出一片白雾,颤抖着在玻璃上划出“互助金”三个字——那是他的希望。舱内,虚弱的孩子努力抬起小手,也在朦胧的玻璃上,画下一个歪扭的笑脸。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老张眉毛、胡须上都结着冰晶,匆匆走进病房,怀里紧紧护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互助保障慰问金的批文。“小王,这只是头一笔!”老张嘴唇冻得发紫,笑容却像炭火般灼热。王师傅接过那叠沉甸甸、带着体温的救命钱,泪水瞬间决堤。窗外风雪肆虐,这间小小的病房,却已被万千工友血脉相连的暖流牢牢护住。
当妞妞康复出院时,窗外的梧桐正抽出新芽。王师傅带着女儿,将一面写有“职工之家,雪中送炭”的锦旗送到县总工会。这八个大字,凝结着劫后余生的重量,也承载着无言的感激。
重返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在王师傅听来也格外踏实。不久后,工会组织为重病的工友募捐,他第一个郑重地投入了自己的积蓄。后来,王师傅成了职工互助保障的义务宣传员。每当为新工友讲解条款,看到对方眼中初燃的信任,他总会想起老张在风雪中递来申请表的模样,想起无菌舱玻璃上那个歪扭却重若千钧的笑脸。
有一次带妞妞去周原博物馆,孩子指着古老青铜器底部的铭文问:“爸爸,那些弯弯的字是啥意思呀?”王师傅凝视着千年笔迹,轻声念道:“‘子子孙孙永宝用’……意思是,好东西要一代代传下去,让后人永远珍惜。”
王师傅望向眼前熟悉的街巷,心中一片澄澈:将妞妞托出深渊的暖流,并非天降甘霖。它源自工会的承诺、源自无数工友的互助、更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在周原这片厚土上,万千平凡人以互助为锤、以善意作范,共同锻打出的那件最坚固不朽的“青铜”。它铭刻着深植于劳动者血脉的朴素真理——互助,是足以抵御世间一切寒流的永恒珍宝。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