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8月29日,法士特集团维修电工蔡嵘正俯身调试新升级的传动系统检测程序,万用表的指针在数据屏上稳定跳动。“刚通过劳动竞赛攻克了变速箱维修的‘卡脖子’难题,现在手头又在练新工序。竞赛结果直接和评优评先、绩效奖励挂钩,每啃下一块硬骨头,技能就‘进阶’一次。”这位曾经的普通青年技工,如今已成长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在法士特集团,像蔡嵘这样借“赛马场”实现成长跃迁的职工,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法士特集团不仅搭建起人才培育的“快车道”,更让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的“进度条”持续加速。
法士特集团工会以“结构调整年”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生产全链条的竞赛矩阵,围绕质量创优、技术创新、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班组建设等五个方面开展竞赛。截至今年6月底,68个基层工会已开展竞赛60余次,累计吸引8000人次参与,“比精度、学技术、赶进度、帮弱项、超标杆”的氛围在车间愈发浓厚。
每年定期承办的“法士特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涵盖数控铣工、装配调试、维修电工、质检员等多个工种,更成为技能人才的“试炼场”。所有竞赛内容均紧扣生产实际,甚至直接复刻车间里的工艺瓶颈,让“以赛代练”真正服务于生产需求。
“竞赛不是终点,而是解决问题、固化能力的起点。”法士特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茸介绍,集团工会将联合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人力资源总部、制造总部建立“竞赛-改进-固化”闭环机制,发挥技能人才的实践优势,解决工艺瓶颈问题,形成标准操作规范。
与此同时,竞赛成绩也成为职工成长的“通行证”,星级员工晋升、技师资格评定、首席技师评选向竞赛优胜者倾斜。近年来,法士特集团累计1269名员工实现星级晋升,培育出陕西省首席技师3人、特级技师5人、高级技师50人、技师167人、高级工1948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9.17%,占产业工人总数的36.77%,人才梯队的“厚度”持续增加。
在“万人千元技术创新活动”中,劳动和技能竞赛催生的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每年13500项职工改进项目落地,累计实现改善降本4800万元。
“未来,我们要让竞赛品牌成为人才培育的‘金字招牌’。”王茸表示,集团将不断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形式、内涵,进一步拓宽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更多“蔡嵘式”人才将从赛场走向生产线,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度条”不断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