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良心比技能更重要 ——记大国工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马宇
2022-03-30 10:25:21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认真工作的马宇。

“马老师,我们正在修复一尊百戏俑,需要您的指导!”前一秒还在聚精会神翻阅文物发掘资料,后一秒接到求教电话后便一路小跑着冲出了办公室。这是大国工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马宇的日常工作状态。

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铠甲、第一件水禽……千万碎片被刮去浮土,整理、编号、比对,再进行拼接,它们在马宇的手中化零为整,逐渐完整起来。从业近30年,马宇带领团队修复了200多件文物,其中不乏一些国宝级文物。

做好言传身教

“文物是祖宗留给后世的宝藏。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良心要比技能更为重要。”马宇对记者说,有时候,他对着一块陶片都会琢磨十多天。

秦代陶俑石质铠甲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也是迄今为止修复最完整的一件石铠甲。

石铠甲是用铜丝把数百片正方形、舌形、长方形、直角梯形和椭圆形的青灰色甲片串连而成的。出土时,还有一些特殊部位的异形甲片,修复难度极大。

马宇把每个甲片编号,并不断想象、论证它原本的模样,直至对612个甲片了如指掌。从出土时的零散碎片到完成修复,马宇用了一年时间。

“工作中的马老师力求极致,哪怕发生0.1毫米的偏差,他都重新来过。”团队成员王伟说。而同为成员的王芳娟在谈及马宇的言传身教时一再强调,马老师一直告诫我们,搞修复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文物,因为无法再生,一丝一毫的破坏,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看着穿上修复好铠甲的陶俑,会顿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沉睡千年的大秦武士瞬间“复活”了。

不止修残补缺

“修残补缺进行还原,称不上修复。文物修复工作,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还原文物原样,更要反复研究文物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马宇说。

青石甲衣保存状况、清理工作概况、修复概况……在马宇的办公室里,每一件文物,从出土状况到修复进度,再到结果,都有一套详细的档案资料,包括绘图、照片、文本记录、录影。

秦百戏俑2012:1号俑是目前修复完成唯一的坐姿俑。陶俑残高141.5厘米,头部残缺,上身赤裸,下身穿彩绘短裤,短裤的内侧附有一条类似裙摆的饰件……提起这件文物,马宇记忆犹新。它颠覆了之前“坐姿陶俑出现在魏晋年代”的结论,把出现的年代追溯到了秦代。

“整整提前了将近500年的时间,这次发现对研究文物发展帮助很大。”提及这些,马宇颇为兴奋。

在发掘K9901陪葬坑时,坑中出土的陶俑、青铜鼎和陶罐等文物,马宇都详细记录在案。考古团队根据他的档案记载,研究出秦代的宫廷娱乐生活已经很丰富。

怀揣使命担当

在一次碎片清理过程中,马宇惊喜地发现,这块陶片内部竟然有一枚指纹。随后,更多指纹被发现。

“我觉得自己跨越千年时光长廊,与古人进行了一次对话,甚至看到了他们干活时聚精会神的样子。”马宇感慨道。

工作人员对指纹进行分析后,清楚地辨别出了当年制俑工匠的年龄、性别等多种信息。而不仅是指纹信息,整个修复过程马宇都详细记录在册。他说做这些笔记是希望能对得起古人,也寄希望于后人能传承历史,破解更多谜题。

因为这次意外发现,马宇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00多年前,这些秦朝工匠用双手铸造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珍宝,如今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我也应该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文物发展事业奋斗终生。”马宇说。

2016年,马宇被授予“大国工匠”荣誉称号。作为文物修复师,他把破碎的历史拼接成型,让文物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再现了这些旷世传奇。在这些传奇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辉煌绚烂的文明,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而在文物修复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