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用信念支撑梦想用激情书写年华
2013-07-03 07:23:1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1984年,我从延长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七里村采油厂,成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这里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也是延长石油的“母亲”矿,这里孕育形成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延长石油精神,这里培育造就了陈振夏、董存秀、马树业、武志忠等石油英模人物,这里培养和输送了成百上千的石油技能人才。受老矿传统的熏陶,受英模人物的感染,受时代精神的感召,走进延长石油,我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决心继承“埋头苦干”的老矿传统,接过老前辈、老石油手中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建功立业,为推进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此,30年来,无论是在一线当普通职工,还是在管理岗位负责,我都矢志不渝,任劳任怨,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服从组织勇挑重担1999年,是延长石油百年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下半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原延长油矿管理局提出当年原油生产和炼油加工双双突破80万吨,将七里村采油厂的原油产量调整为13.5万吨,走出10万吨上徘徊多年的困局,迈上二次创业的轨道。原油要上产,产能是关键,作为产能建设排头兵的井下作业大队,义不容辞,奋勇当先。工作量陡然增加,设备、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异常艰难。在这非常时期,组织将我从钻井队调到井下作业大队,安排在最艰苦的压裂区队工作。油井压裂是我们油田原油生产的主要手段,虽然我在钻井队当过十几年的地质工,对油井的地质技术比较熟悉,但压裂工作才刚刚接触。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白天我跟随压裂机组摸爬滚打,细心观察,边学边问,晚上翻阅相关技术书籍,很快就熟悉了油井压裂工艺。羊圈山是新开发区,也是我们上产的主力区,该区地质情况复杂,接连出现了几十口压裂事故井,产能建设受阻,上级领导心急如焚。在夺油会战的关键时期,大队决定组织精兵强将,攻克这个堡垒。大队领导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我熟悉该区的地质状况,又有压裂施工经验,决定让我担当此任。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就是动力。我立即组织人员仔细查阅油井资料,向作业当事人详细了解造成事故的原因,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很快拿出了处理方案,得到技术部门的认可。于是,我带领同伴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故井的处理中。七月份,正值一年中的酷暑,为了尽快攻克难关,我和工友们顶着烈日,在作业现场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厚厚的工作服裹在身上,没有一丝风,头上的汗水流到眼睛里、口里。有付出就有回报,短短一个月,我们就处理恢复了28口事故井,很快扭转了产能不足的被动局面。
    钻研技术攻克难关伴随着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势的要求,工作的逼迫,作为一线技术干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大胆探索研究,破解生产难题。2000年,为了提高油井建井标准,七里村采油厂将延续多年的裸眼完井改为全套管完井。这一转变,带来了新的问题:成规模的新井无法破压,导致新井不能及时投产,直接影响产能。领导着急,职工着急,身为油井压裂总指挥的我更是焦灼不安。查阅资料、讨论研究、不停试验,但收效甚微。经过与技术部门的多次会诊,我反复琢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压裂过程中,一旦有破压显示,立即提高排量,紧急加砂,促使油层裂缝形成。这是一次技术的冒险和挑战,成,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败,可能造成许多损失。面对质疑,怎么办?经过耐心说服,领导同意进行一次现场作业尝试。那一天,尝试作业开始,由于区域地质情况复杂,油井压力显示到50兆帕以上了,地层还没破压,我要求立即停泵,自动降压,降到一定程度,再次起泵。8、9个循环过后,终于出现了破压显示,为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破压点,我一边盯住仪表盘观察压力变化,一边指挥压裂机组操作人员调整压力参数,最终这个设想获得了成功,几十口新井很快投入了生产。后来大家把这种压裂办法命名为“30分停泵自然泄压法”。经历过这样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大胆实践。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对不同区块压裂参数、砂比、旧井坐封等技术进行改革、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油井产量。
    在油田生产一线,不但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而且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记得那是6月的一天,我们正在一个井场实施压裂作业,中午时分,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滂沱大雨倾泻而下。空旷的井场无法让人躲藏,庞大的压裂机组刚刚运转正常,有职工提议,这么大的雨,先停下,等雨停了再实施压裂。我清楚,如果即刻中断作业,很可能造成压裂事故,将会带来许多损失。我果断决策:不能停!坚持冒雨作业。压裂用砂被雨水淋湿了,紧紧粘在一起,加砂速度受到了影响,我毫不犹豫地爬进砂罐,用手刨,用脚蹬,保证加砂。闷热的砂罐憋得我连气都喘不过来,只好干一会爬出来透一口气钻进去再干。加砂结束了,压裂成功了,大雨也停了。雨水、汗水和着砂子,湿透了全身,同伴们互相看看,一个个都变成了“泥猴”,笑声回荡在雨后的山野。
    敢于探索管理创新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实际也很具体。做好这些工作,拿出具体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单位整体工作的推进不亚于一次技术创新。2001年,我调到井下大队通井区队。通井区队主要负责压裂前的准备工作,在井下作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当时,由于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职工工作缺乏积极性,生产工作十分被动。通过走访调研,我主持建立了区队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将职工每月的奖金按照工作量、作业质量进行二次分配。刚开始,一部分吃惯大锅饭的职工很不满意,产生了抵制情绪。我顶着压力,一边坚持严考核、硬兑现,一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大家普遍认可和接受了这项制度。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区队工作很快打开了喜人局面。2003年6月,我来到刚刚组建的注水大队,主管生产技术工作。注水作为油田开发的新手段,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同时对职工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很高。为了规范管理,激励职工学习专业技术,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我将员工技术业务水平考评与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专业考试多少分,就拿多少分的奖金,这样一来,员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短短几个月,当初对注水工作一窍不通的职工,逐步进入工作状态,成为我厂注水工作的一批带头人。
    有得有失愧对儿子在工作中总觉得有无形的责任感驱使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艰辛的付出让我取得了成功,收获着喜悦,可生活中的我有失落,有歉疚。我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就是独自带着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那时,由于工作在野外,正在长身体的儿子,没有吃过我做的几顿热饭,也没有给他辅导过几次作业,更没有仔细照顾过他的生活,至今想来,还感到愧疚。在工作紧张阶段,有时我和儿子半个月也说不上一句话,我们联系的办法就是茶几上放着的纸盒,我每天回家首要任务是看纸盒的零花钱有没有,没有了再往进放几块,保障儿子一天的生活。最让我难忘的是2004年除夕,当时我在注水大队任负责技术生产的副队长,职工们大都回家过年了,我也答应儿子,过年晚上给他好好做顿饭。大年三十下午3点,突然接到报告:野外水源地供水泵出现故障。我很清楚,如果不尽快处理,不但会导致整个注水站停运,而且数十公里的供水管线将会凝结,要全线解冻,实在是太艰难了。不容犹豫,我领了一名维修工向野外奔去,由于故障原因不明,只能一点点排查。6点多钟,儿子来电话问:“爸爸,你快回家了吗?我饿了。”我安慰他说快了,你再等等。天完全黑了,懂事儿子又打来电话:“爸爸,人家都开始放鞭炮了,我给你准备好,你快点回来给我们做饭吧!”我说好好,爸爸快好了。可等我排除完故障回到厂里时,已是晚上9点多。小区里到处张灯结彩。当我推开家门,看到冷冷清清的家里,儿子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小椅子上看春晚,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三十年来,我先后被评为延长石油集团先进工作者、延安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2年我被评为陕西省劳模,2008年被推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手。
    面对荣誉,我深感不安。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延长石油人,才使我们百年延长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生机勃发,跨入世界企业500强的行列;正因为有成千上万顶烈日、冒严寒,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们延长石油年原油生产由我参加工作时的十几万吨,迈入千万吨大油田的行列。
    作为一名普通的石油人,我深感荣耀和骄傲。我将用自己毕生精力投身于延长石油的发展建设事业,为实现个人梦、企业梦、中国梦再立新功,再作贡献!
    (作者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延长石油油田公司七里村采油厂修井队队长)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