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守护生命的“特种兵”
2016-03-30 09:54:1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医护人员正在护理危重病人 (图)
  “你不能总是摇头,颈部活动对你来说很危险……”黎璞医生俯下身子,一边耐心与不能出声的患者交流,一边观察他的反应。
  病床旁的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不知疲倦”地显示着各种图像、数据。几位护士站在黎璞旁边,专注、仔细接受她的医嘱。
  当静脉治疗药物和营养液似生命之泉平静而缓慢地流入患者的身体时,病区中其他的医生和护士也在有序忙着工作,他们不时在病历本上记录着当天的治疗过程和病人的状况。
  病区里具有安抚性的蓝白装修底色似乎宣告着:一切正常。
  此时,黎璞正在与一位颈髓损伤老人交流,而和老人同一病区的,有严重肺部感染、重度房颤、主动脉夹层的术后患者;有严重肢体和腹壁感染的菌血症患者;还有手部炸伤后的破伤风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急骤是这里的关键词。24小时高强度工作、与死神争分夺秒,则是对这里医护人员工作状况的精准描述。
  他们,被称为守护生命的“特种兵”。
  这里,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综合ICU,即重症监护中心。这里的医生,需要承受很多压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敏感捕捉到患者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快速果断给出应对措施,同时需要对患者和家属投入情感支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尽早康复。
  每天,这里都会上演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里的医护人员在用心承诺:“我们会尽一切可能救助每一位患者!”
  “我从来都不后悔做一名医生,特别是在ICU工作的医生。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姚立农主任平静地说。
  姚立农在麻醉科工作了20年,曾经参加过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组织的抗击埃博拉疫情援非医疗队,他带领着8位医生17位护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2013年4月26日,45岁的刘某像往常一样与丈夫在田地干活。突然,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倒下。原来她在帮丈夫干活时不慎触摸到了高压电线杆内的钢筋(电压380V),经心肺复苏后当天下午,她住进了唐都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姚立农主任及时进行床旁指导治疗,立即实施全面的监护与治疗。高压电脑损伤和心搏骤停使她持续昏迷不醒,呼吸机的节奏牵动着监护室每一位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心。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呼吸机上仍然没显示有自主呼吸的迹象,ICU的刘睿医生就守在床边盯着监护仪上血压心率的波形,每15分钟就要去看一次瞳孔。四个小时过去了,她的瞳孔慢慢变小了,反射也变得灵敏了;渐渐地呼吸波形显示有自主呼吸了。经过不懈努力,她的手指开始有活动了,接着胳膊动了,直到4月28日上午,昏迷长达48小时的她睁开了双眼,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她大叫着一把抓向了身旁刘睿医生的胳膊,几道血痕立刻出现,她暴躁地辱骂着医护人员,抓打着试图接近她的人。她不认识人了,出现了应激性脑功能障碍,但是没有医生放弃,刘睿医生适时地给她调整了药物,坐在床边耐心地开导她,护士们也在工作的闲暇陪她聊天,慢慢地她平静了下来……
  “没有比生死更大的事,我们每救回来一个病人,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九零后”的刘睿医生脸上还有着些许的稚气,但是他已经是名在ICU工作了四年的“老兵”了。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刘某与丈夫带着锦旗出现在唐都医院重症监护中心门口。
  “病人情况恶化,立刻放弃CT检查,开始抢救!”在准备外出给一个车祸病人进行头颅检查时,行进途中病人突然口唇发紫,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均报警,彭细娟医生当机立断。大家分秒必争,推病床回ICU,彭医生一路捏皮球辅助呼吸,他父母及其他家属推床,他母亲一路奔跑唤着儿子的名字,她的鞋子也跑掉了,在那寒冷的冬天,她光脚踩在冰冷的路上,这短短的路程显得那么艰难,那么缓慢而又动人心魄,100米,50米,终于冲进了ICU。医护人员奔上前去,抢救、抢救、抢救……病人病情终于趋于平稳,彭医生给他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治疗计划,在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伙子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在ICU,几乎每位医护人员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而他们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今年34岁的彭医生说:“在ICU,每天最起码要工作10-12个小时,虽然医生理应是最懂得怎样照顾自己身体的人,但是在我们这里,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亚健康是常态。前段时间我的抵抗力严重下降,一直生病,不得不休息了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回来上班。”
  在ICU的病房里,曾经住过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江苏大学的教授,因为近三个月忙课题,没有睡过一天舒服觉,为国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最后被确诊为肺结核晚期,一个肺已经被细菌侵蚀完了。这是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般人也许避之惟恐不及,但在这里,没有一位医护人员因为他是传染病而放弃对他的治疗,在入住的20多天里大家一直在积极抢救他,吴巍医生和他的学生小郑天天不厌其烦地进入隔离病房,观察病情变化、轮着守护他,护士也对他进行着无微不至的护理。可是,3个月后,曾经活蹦乱跳的小郑却被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不得不躺在了病床上……
  某6岁男孩,独自过马路时,不慎被货车撞倒,头、胸、腹部损伤及全身多处骨折,几乎“碎”了,神志呈深度昏迷。孩子的父亲正在服刑,母亲早已离家出走,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孩子的爷爷哀求说,家里经济不宽裕,需要筹钱,孩子就先放这里,他会回来的。经过短暂的谈话,老人就这样走了,一走就是好些天没有音信。没有人放弃这个孤单的孩子,每位医护人员都信守着自己对生命的承诺,对病人家属嘱托的坚持,经过严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一周后孩子清醒了,突然提出要求,想吃蛋糕。主班护士立刻出去,买来了现做的蛋糕。孩子吃得很香,一旁稍早赶过来送钱的孩子爷爷突然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大哭着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们老两口给儿子有个交代。谢谢、谢谢你们,给孩子了第二次生命。谢谢、谢谢你们,让我们老两口以后可以安心入土。以后,每年的今天,就是这个孩子的生日了,只要我还能打得动工,走得动路,我就给你们背来家乡特产、水果。”
  “我的孩子已经一岁八个月了,我跟他相处的时间还不如跟病人在一起的时间长,现在孩子见我都叫阿姨,不叫妈妈。”黎璞医生开玩笑地说,“除了治疗病人,我们平时还要忙于学术研究,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希望给病人做出更适合的诊疗方案。我知道我们有年假,但我从来都没搞清楚是几天。在这里大家经常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3月10号那天大家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21分才吃饭,我们还都挺高兴,终于能吃上饭了。”
  在忙碌的医生中,有个扛着大肚子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她是董敬之医生,现在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她一刻不停地查看着病人的状况,只是偶尔坐下来休息一下:“怀孕也工作挺正常啊,我们的护士周菲,怀孕八个月了,现在也照常工作。护士长蒋玮,临产前一天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语气轻松,“我们都是女汉子。”
  “滴……滴……”机器发出声响,一位病人的注射泵报警了,护士张楠急忙前去调整。病人“哎……哎……”地叫着,张楠耐心地问:“你有什么不舒服,是要大便吗?”病人微弱地点了点头,张楠娴熟地拿起大便器,套上袋子,给病人接便。一股臭气飘出,张楠却认真地观察着,告诉病人大便结块,嘱咐病人要多喝水。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后,她又快步走到另一个病床前,拿起吸痰器,滋滋啦啦地为病人吸出浓稠的痰液。“病人该翻身了。”同为护士的丁洁叫她,两人细致地把另一位病人翻过身来,换了他身下泛潮的垫子,边轻声询问病人的感觉边用震肺机给病人进行深部排痰治疗……
  “爷爷,您这样躺着舒服不?”“阿姨,好好咳嗽,只要把痰咳出来您就很快可以转回普通病房了!”“哦,奶奶,想大便是不是,没关系,您现在骨盆骨折,下不了床,也使用不了便盆,床单上铺了垫子,您就在床上拉吧,完了我们给您收拾。要是觉得不习惯我们可以给您把床帘拉上。”这些就是床旁护士和清醒患者最多的交流。
  ICU是24小时无家属陪护制度,每位住进来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处理大便全是由护士完成。大多数重症患者是讲不了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是护士的耐心和经验,那不断进出,连走带跑,毫无怨言的身影,阐述她们对南丁格尔精神最朴素的理解。
  “医生,9床说她心疼,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长亮医生快步走上前去,开始认真地询问:“哪里疼,怎么个疼法,别着急,你慢慢告诉我你的感觉……”今年36岁的朱长亮医生和女朋友一直分隔在西安、成都两地,因为工作忙也迟迟没有成家,他不愿过多谈及自己的个人问题,但被问到与治疗病人相关的问题时,他打开了话匣子:“对待病人一定要耐心、细致,好好和他们沟通,特别是ICU的病人,情况都很危重,随时观察了解他们的状况就更为重要。治疗情况复杂的病人,就好像站在悬崖边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掉下去,所以我们更要细心负责。”他说,“在ICU,吃不上准点饭,睡不了囫囵觉是常事,我们经常半夜接到电话,过来抢救病人。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我们心里还是充满自豪感的。”他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我们ICU人共同的座右铭吧。”
  ICU过道的墙面上有着满满一墙的锦旗,每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个被拯救的鲜活生命的故事,它们无声地讲述着这里的医生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信守和坚持。
  “我们举起右手,接过了性命相托,现在的坚守就是对誓言最好的践行。”忙于向主任汇报病人病情、讨论治疗方案的娇小姑娘叫陈曦,2015年9月进入ICU,是这里入职时间最短的成员。在坦承自己工作性质特殊,妈妈过年生病都没顾得上照看时,她的眼圈红了:“入科这段时间以来,我也说不出哪件事最让我难忘,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紧张的工作状态。对家人,我们也有愧疚的感觉,但是病人将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拼尽全力。”
  “医者仁心”“医者仁术”,这是我国从古至今行医者共同坚守的信条,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温度有感情,会感到累和压力的血肉之躯,然而穿上了这身白大褂,走进了ICU,他们就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奉献精神为“职业操守”四个字做了最完美的注解。孙思邈说过“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他们丝毫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穿林拂叶,脚踏荆棘,用自己的高超技能和服务精神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而这些超出大部分其他职业的自身健康的耗损和无私情感的付出,都不仅仅能用简单的“专业”二字所能衡量。也许我们并不能记住ICU那长长名单上每位医护人员的名字,然而他们用自己不计回报、每时每刻的专注和投入为“白衣天使”这个称谓进行了最优美的诠释。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作为工作性质特殊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谱写了新时代最闪亮的奉献之歌。
  本报记者吕夏婧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