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大爱铸就秦巴魂
2015-07-22 09:06:25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张明俊生前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 
   (上接一版)
  二
  今年4月28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后,张明俊在日记心得中写道:“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比信心更坚定的力量,没有比群众更强大的支持;人总是要懂得感恩的,没有比党更坚强的后盾,没有比服务群众更值得去做的事业;人总是要有所追求的,没有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更高的礼遇,没有比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更高的荣誉。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希望,以更大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回报组织、回报人民,永远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
  5月5日,他从北京载誉回乡,拖着患病的身体,上午参加了全镇的师德演讲会,下午就在村党员活动室召开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情况汇报会,并把自己获得的1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另外自己又拿出了5500元,共计15500元,分别发给了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退休村干部、产业大户、在职干部、村办小学老师及贫困群众。
  65岁的老党员汪金成说:“明俊为村上的群众办了多少好事情,个人应得的奖金一分钱没有落下,反而拿了自己的钱发给大家。”
  “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是全体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荣誉也是属于大家的,把奖金分给大家,只为共同分享快乐。”汪金成带着不安的心情接受了这份“厚礼”,因为他知道张明俊说给大家的这几句话是真诚的。
  王本功说,张明俊不是做样子,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十三年来,从未领用过自己的分文工资,而是把他个人应得的工资和奖金全部给了村上,作为办公经费使用;他为工作、为集体、为村民办事,所有的花费一直坚持自己掏腰包,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接待费和差旅费。
  位于安岚路边,天柱山村办公用的四间三层漂亮的楼房,原来是张明俊的个人财产,但他却提供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无偿使用多年。村委会主任王本功曾在张明俊生前征求其意见,张明俊却说:“将来村上如果有条件了,象征性付一点房租,如果没有就算了。”
  不仅如此,村委会旁边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还是他垫资四十多万元修建的。
  在天柱山步行台阶起点处的群众文体广场上,王本功潸然泪下,“你看,这一千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包括篮球架子等健身器材,都是明俊自己掏钱垫资建起来的,村上应该付费的,但至今资金的来源都没有任何眉眼,而张明俊在生前也从没有强调过此事。”睹物思人,王本功回忆张明俊经常给他说的话,“只要自己能够想办法,先办了群众的事情,再说自己的事。”这个文体广场平时可以满足四五个小组群众的活动需要,同时也解决了天柱山旅游旺季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对村上的所有工作,张明俊从来都坚持民主,大小事情都和其他干部一起开会讨论或者集体商量决定。而所有的工作他都抢先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利益。
  “他吃了苦,还出了钱,但是对于取得的工作成绩,他始终强调是大家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对待任何人从来没有高声说过话,和我在一起,不称呼‘表叔’不开口。人家虽然年龄小,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平常他的语言把你感化得你都不好意思不好好干工作。”王本功说。
  老支部书记王金成说:“明俊比咱们在任的时候,做的成绩大多了,但人家处处称咱是老师,说自己是小学生。”
  在镇村干部的印象里,张明俊一直谦虚低调,善于学习。镇长李兴春回忆,张明俊每次到镇上开会,他的车从来没有开进过政府大院,每次都是把车停放在附近,然后步行走到政府大院。
  刘化波说,有时候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支书还给他打电话咨询工作问题或者讨教政策知识。在刘化波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中,他认为张明俊的时政知识水平是全镇乃至全区支部书记中最高的。“对各个时期的中省会议精神或者政策的学习,他每次都走在我们镇上干部的前面,而且学习研究领悟得很深刻,我们还经常向他请教。”
  三
  张明俊的大爱广撒在他深爱着的家乡那一片热土。
  “他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亲人。”村民冯甲生说,“但是,他有很多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
  瀛湖镇第一小学的汪成平校长得血癌期间,张明俊先后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送去医药费5万余元,虽然最终没能救活汪校长的命,但他的爱心却使汪校长多活了六七年。医生说:“这在血癌史上是个奇迹!”
  二组村民罗其林因车祸双腿被撞断,张明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送去了3000元治疗费。罗其林治愈出院后,他又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看到一家六口人住在牛毛毡房子里,又当即拿出5000元,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随后几年里,为了帮助罗其林一家找到生活的出路,张明俊引导其养鸡,并资助2000元,为其养羊资助3000元,养牛办厂资助3800元,孩子上大学资助5000元。2013年张明俊被评为“陕西最美村官”后,又把所获奖金中的1000元给了罗其林。
  八组村民谢远文请的帮工在干活时摔成粉碎性骨折,正当谢远文为这一大笔医疗费发愁时,张明俊拿出7000元,协调村上资助1000元,然后个人又给其担保贷款1万元,帮其解决了燃眉之急。村民李远生不慎骨折,汪德俭的儿子被毒蛇咬伤,张远清的孩子患病……张明俊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提到张明俊,瀛湖街道的“紫金花”理发店师傅徐峰泣不成声:“他让我为本村或者周边的五保户、贫困家庭老人以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理发,都是他出钱,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给我结一次账。”在瀛湖街道的两个理发店,张明俊每年请老人理发所支付的费用达八九千元。在张明俊的感召下,理发店的师傅每月1日定期为镇敬老院的老人义务理发。
  困难村民张光林修建标准化圈舍,张明俊拿出3000元;村民张春余建新房,他资助1000元钱和2万块砖。村民罗天会、谢远明、冯甲勇、王本平、胡兵想跑运输,张明俊帮他们贷款买车,让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十六组村民尤自霞,2010年丈夫意外死亡,留下她们母子二人,而她又连遭两次大腿骨折。正当她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张明俊主动上门找到她,在他的公司为她安排了工作,缓解了家庭困难。尤自霞哽咽着告诉记者:“要不是张支书,我不知道自己的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尽头。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给了我们母子生活的信心。”
  对于扶贫帮困,富裕了的张明俊始终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事实上,他每次扶贫帮困也都是悄悄进行的,但最后还是被一些受助对象给传开了。
  本村学生罗天娥考上大学后,因为家里无法拿出8000元的学费不得不选择弃学,当她偷偷收拾好行李准备外出打工时,外出办事刚赶回家的张明俊获知后,马不停蹄地把所需的学费送到她的手中,帮助她圆了大学梦。瀛湖高中一位贫困生考入四川重点大学,亦因无钱入学,他当即资助1500元,让这名学生没有丧失入学机会。
  南昌大学学生罗姣写信给张明俊道:“金钱有价,情义无价。张叔叔,您对我们的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帮扶。我将努力学习,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坚守高尚的品质、造福桑梓的情怀以及艰苦创业、热心公益的崇高精神,回报社会。”像这样的感谢信和手机短信,张明俊生前经常会收到。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办学富不长远”。张明俊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不仅资助贫困学生,还一直把改善家乡教育基础条件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柱山希望小学校长杨丽说,2002年学校购买电脑缺资金,张明俊捐赠了2000元。2003年,学校两间厨房和两间教工宿舍被鉴定为D级危房无法使用,张明俊又拿出1.2万元将橼木檩料及屋顶石棉瓦全部更新,并安装吊顶、刷新墙面、焊制了学校大门。每年“六一”、国庆节、元旦、教师节,自费慰问老师和学生,成了张明俊的惯例,没有落下过一次。
  在自己的村镇之外,张明俊还将爱心奉献给了更多的地方和需要帮助的人。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他的爱心。
  曾有人为张明俊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多年来,他固定帮扶贫困学生达38名,其中有上大学的,有上初中的,还有很多上小学的学生,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并且,从信息、技术、服务、项目、资金、就业等多方面,累计帮扶贫困户200多户,为贫困户提供无偿扶助资金30多万元,无息扶持资金40多万元,担保贷款100多万元,扶持个体户40余户,个人先后捐资教育、扶贫等公益事业资金达110多万元。
  六组村民、个体户郭元英感慨: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而张明俊做到了。
  他的无私和大爱如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群众心头,却让人感觉到似江河之磅礴。
  这一切的无私大爱,正如张明俊在他的日记中所写:“人一辈子,不仅应该拥有物质财富,还应该同时拥有精神财富,努力奉献和回报社会。”
  四
  张明俊如此赤诚地把群众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不断地倾情奉献、无私帮助乡亲和投入社会公益,想必很多人想知道他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做秀吗?是为了名气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还真是要从头慢慢说起。
  张明俊1965年出生在距离陕西安康市区14公里的贫困山村,兄弟姐妹共有六个,他排行老五,高中毕业后面对贫寒的家境,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他开始“跑业务”,开商店,包工程。几年时间,他就成了村里的“有钱人”。村里的人看着这个能干的小伙,心里是佩服的,因为他积累的每一分钱都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妻子陈光娣说:“丈夫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最反对贪生怕死、好吃懒做的人。他每天都起得很早,晚上回家再迟,都会总结一天干了啥,第二天应该干啥,当初穷日子里是这样,后来创业也好,当村干部也罢,至始至终都是这样,从来没有闲过。”
  1999年9月,看到当地剩余劳力日益增多,为寻求更大的致富空间,他将与妻子苦心经营了10多年的商店处理掉,投入全部资金与人合股创建成立了安康信立建筑有限公司。当年,公司就转移本村富余劳动力150多人,为国家纳税13万元。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搞好企业的科学经营管理,随后他上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班,取得大专学历。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义、寸步难行!”他的公司副总经理谭纪明说,从公司成立至今,张明俊一直把这句话把挂在嘴边,放在心里,落实在每一个管理和质量细节中。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理念,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管理至上、业主满意”的服务宗旨,所承建的工程合格率达100%,其中优良率达30%。
  今年5月25日,安康水电厂水工分厂食堂沉淀池大修工程提前一个周竣工,看着张明俊的安康信立公司又干了件“漂亮活”,负责此事的分厂主任屈富强情不自禁地拨通了老朋友的电话:“明俊呀,这次工程又干得不错,感谢支持!下个月我们就要启动集水井排水沟清淤工程了,我代表厂里提前邀请你公司来参加这个项目的投标……”
  “哦,感谢你们长期的信任……我在北京学习,回来后一定亲自参加……”令屈富强没想到的是,电话那头的张明俊早已病入膏肓,更让他震惊的是,这次通话竟成了永诀——一个月后,张明俊走了,他未能赶上人生最后一次工程招标。
  “他不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是个有信念、有抱负的人……可惜了,太可惜了啊!”屈富强唏嘘不已。“作为最主要的经营伙伴之一,从1996年至今,张明俊的信立公司累计承接水电厂的基建项目达200多个,造价超过4000万元。之所以选择与他的公司合作,不是因为张明俊每次的投标报价最低,也不是因为他‘近水楼台先得月’,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诚信和经得起检验的工程施工质量。”
  与张明俊打了20年交道的屈富强说:“明俊是个实在人,务实守信,工程交给他,我放心……”
  公司职工胡斌说,作为一个创业多年的建筑公司老板,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他从没有拖欠过任何职工的工钱,也从没有拖欠过向国家和地方应缴的税费。
  正是因为坚守“信用”二字,他的公司连续多年被安康市汉滨区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守法先进单位”。仅在2014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就达到了9513万元,上缴税费273万元。
  时间追溯到2002年,在他把企业经营得顺风顺水,实现了个人家庭的富裕和幸福生活的时候,而他所在的天柱山村落后的面貌却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目睹全村村民“守着金碗没饭吃、住在湖畔缺水喝、眼看着电站没电用”的境况,他再也无法推辞,坚定地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这一年,他37岁。上任之初,他对班子成员说:“自己日子好过了,应该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站在村干部的位子上,一定要为群众办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
  为了做好村里的事务,他把公司的主要事务交给了妻子陈光娣经营打理。并且自从担任村支书以后,他坚持每年从公司拿出3%的利润作为村上的公务费,且支出金额每年不低于7万元。而他自己的公司用车也同时变成了村委干部的公用车,亦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油费。
  “知道他认准或者坚持要干的事情,我们想阻挡也阻挡不住,便只好支持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陈光娣说。
  五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俊带领群众使天柱山村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也并没有在带动非公企业同步发展上缺位。
  2011年11月,汉滨区瀛湖商会换届,他被推选担任会长后,突出“不抓非公企业党建是失职,抓不好非公企业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率先在全区基层商会成立党总支,以此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先后成立了安康都子鼎公司和安康信立公司党支部,将商会中的63名党员规范管理,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有人说,在商会建立党总支,开展党的组织建设,是不切实际的“假大空”。而他的认识是,以党建会,有利于商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推动非公企业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的根本保障,更有利于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正能量。
  正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商会建设和企业需求中,与商会各项商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他组织举办各种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党的知识、了解时政、把握政策,切实提高了党员的时事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通过党员活动与商会会长会议的结合,与商会商务活动的结合,力促商会成员企业在发展中形成“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局面。
  在推动商会取得“抱团发展,分组管理”,促进会员形成凝聚力的同时,也使商会工作实现了办公正规化,服务常态化。
  张明俊作为企业老板、村党支部书记,在主张和践行社会责任和爱心奉献外,他还积极倡导商会成员企业,弘扬奉献精神,向社会传递爱心。仅去年,商会就筹集资金8237元,慰问贫困户16户,为每户送去挂历1幅,现金500元。而张明俊本人作为会长出资4000元,慰问贫困户6户,购买米面油慰问贫困户5户,向瀛湖春节文艺宣传队捐款5000元。除此之外,还为游泳溺亡的郑某平、家中遭遇火灾的陈开远、患癌症的刘和贤,以及两名高考入学的贫困大学生和高考喜获佳绩的瀛湖中学等捐款6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商会副会长等成员也纷纷加入扶贫济困的队伍,社会反响良好。
  就在张明俊去世后的第二天,商会负责人便带上1万元现金,秉承他的遗愿,赶到瀛湖中学慰问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而这项工作,自他担任村支书以来,已经坚持了14年。
  商会副会长黄兴平说:“张大哥把商会的工作搞得很红火,如今他走了,我们接着他的担子,更应该努力把商会工作开展好,要不然我们就觉得对不起他。”
  六
  因为采访张明俊,大家聚拢在村部的会议室内,个个眼睛都是湿润的,而他女儿张钦脸上的表情却坚毅而镇定。
  为什么?她自问自答,“因为,我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且听,张钦对父亲的一番感触——
  1989年7月,已经担任村民组长的父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我才4岁,什么也不记得,后来听母亲说,父亲那天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回来就把家里人喊到一起,郑重其事地说:“我现在是党的人了,以后家里的琐事,你们要多操心,我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履行党员的职责上。”母亲开玩笑说:“你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又不是啥子官,能有多大作用?”父亲严肃地说:“你可别小瞧普通党员!党组织不就是由无数个普通党员组成的么,只有每个党员都发挥带头作用,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父亲常给我们讲:“小时候家里穷,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现在自己有一些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乡亲。”因此,逢年过节,他都会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给他们添置粮油家什、衣服被褥,和他们聊天谈心。
  村里的五保户张光田,因
  无力承担医疗费,患病后一直
  卧床在家,父亲知道后,第一
  时间将他送往医院就诊,承担
  了所有的医疗费用,老人终因
  医治无效去世,父亲像亲生儿子一样将老人妥善安葬。
  还记得,从2003年开始,每年春节吃团圆饭,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他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们的亲戚,而是本镇阳坡村的五保老人吴礼华。每次吃饭时,父亲总是把他让在上席就坐,为他敬酒夹菜,吃完饭后又亲自送他回家,直到老人去世。父亲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多做一点实事,就能多传递一些温暖,做这种善事的人多了,不管生活条件好劣,乡亲们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温暖和谐。”
  今年元月下旬,父亲在参加省人代会时病倒住院,还忍着剧痛撰写《关于修改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6月中旬,当他接到省人大领导要到安康当面征求意见通知的时候,抱病准备自己的发言稿,虽然最终因住院没能参会,但是他托人把书面建议书按时转交到省人大领导手中。因住院不能参加区人代会,他让家人把会议文件领回读给他听,把撰写的两件议案建议委托参会的都叔叔代交。
  他被市区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可他还说自己做得很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父亲弥留之际,把我们姊妹叫在一起,交代我们要有责任感,要尽力帮助身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要努力工作,不能给单位给组织添一点麻烦。
  这就是我平凡而真实父亲。
  张明俊的爱,让子女深刻领悟到:他的爱是灵魂深处的爱,是对党组织、对群众、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而不仅仅是对家庭、对妻子、对儿女的小爱。
  张钦说:“父亲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爱、真挚的爱、无私的爱”。
  七
  张明俊的勤奋进取和大爱之心,是发自内心的。陈光娣说,有次去富平县爱国教育基地参观,看到习仲勋塑像后面齐心题写的话,张明俊回家后深有感触地在日记中写道:“奋斗一生,快乐一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张明俊也用事实证明,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了这样的人生境界。
  一向爱好体育运动,身体壮实的张明俊,近年来发现自己的胃部经常不舒服,妻子陪同他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将实情告知了妻子,妻子为了不给他增加心理负担,善意地隐瞒了病情。陈光娣回忆:“今年从北京回来后,病情突然加重,他可能才知道了实际情况,我们家人劝他在家里好好休息,而他却坦然地说,只有三五个月的生命了,坐在家里休息还是三五个月,还不如该干啥就干啥。”
  “从北京归来,他就没有休息,和我们一起始终在忙工作。最后病重到不得不住院的时候,也只是告诉我们,他这几天有点私事需要耽误几天。”王本功说,在没有见面的几天里,具体是5月30日,张明俊两次打电话给他,第一次嘱托,今年“六一”天柱山希望小学的活动不能亲自参加,他个人出资2000元,让王本功代表村上给每个学生送一个书包、文具盒、铅笔等;第二次在电话里叮咛,要热情地邀请当天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市上来的慰问人员吃顿便饭,花费算他个人的。
  村文书汪成兴回忆,张明俊和他最后一次通话交代了两件事:“一是村小学的修缮要负责抓好,二是到天柱山旅游景点中途的塌方路段要想办法修整好。”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次电话都是张明俊在住院病痛中清醒的时候打给他们的。当王本功和村上的三名干部得知他病危的时候,经过打听赶到西安西京医院的病房,张明俊用了很大的力气给他们说了两句话:“我这回着了,没有想到病来得这么突然。你们回去,村上的工作还是要好好搞。”
  汪成兴说:“没有想到张明俊的这些话都成了最后的遗言,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说的不是儿女私情,而是操心村上工作的事。”
  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张明俊在患病期间,从来没有呻吟过一次。“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张明俊的妹夫杨铭说,有一天晚上,张明俊可能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影响他的休息,悄悄地起床,在外面转了半个晚上。
  在所有亲友和天柱山村群众的感受里,张明俊凡事处处都在为别人着想,不管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商量或者倾诉,且也没有他不管的事情,管不了的事情。只要群众有请求,他要求自己也要求村组干部做到随叫随到,不能让问题“过夜”。郭元英说:“不管我们有多大的气,只要找到张支书,我们最后都是笑着出门的。”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很多群众有时候因为个别“特殊问题”,想去镇上或者上面上访,而念头刚一产生便瞬间就自我掐灭了。“如果这样做,我们感觉对不起张支书。”因此,多年来,全村实现了民事纠纷、治安信访不出村。
  张明俊给予别人的一切舒心与快乐,其中的付出让人难以想象。但是他从没有向家人或者他人说过自己的一丁点委屈或者不愉快。
  对待妻子也一样,他始终展示的都是坚强和快乐。“老娣啊,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只要有事做,能做成事,不在乎能够活多久,都是应该快乐的。”陈光娣含着热泪回忆丈夫张明俊在病床上亲热地说给她的这些话,幸福地说:“在我的人生里,能有这么一位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丈夫相伴,我非常满足。”
  得知张明俊离世的噩耗后,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到安康殡仪馆,参加与他的告别活动。安康当地各级机关有领导干部去了,社会各界的群众去了,当地的村民去了,学校的老师去了,学生去了,就连耄耋之年的老人也去了。面对他的英年早逝,前去祭奠告别的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感染得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跟着一起哭。
  干部群众送挽联:哭明俊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留天大遗憾,好支书乡亲泪飞祝您走好永远活心中。
  “张明俊走了,是我们干部和群众的最大损失,群众失去了一个‘好当家人’,我失去了一个‘好搭档’。”王本功说,“但是他的精气神给予干部群众的正能量,还将继续感染、影响和激励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
  采访归途,记者想起张明俊6月7日在病床上写的一篇日记“清廉一生平安,实干造福百姓,乃我最大的快乐”,心中涌出的无限敬佩之情,使人眼眶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耳边同时又回响着当地干部群众追忆他所朗诵的一首诗歌《张支书,你在哪里?》——张支书,我们亲爱的张支书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在想念你我们对着天柱山呼喊亲爱的张支书啊,你在哪里?山谷回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在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上他的奔忙脚步还没有停息我们对着大地呼喊亲爱的张支书啊,你在哪里?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田野那沉甸甸的玉米穗上还闪烁着他晶莹的汗滴我们对着果林呼喊亲爱的张支书啊,你在哪里?夏风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生态农业示范园里正飘荡着他的欢声笑语我们对着瀛湖呼喊亲爱的张支书啊,你在哪里?波浪滔滔——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水产户的一个个网箱里昨天他还在放置了鱼苗哩张支书啊,亲爱的张支书我们在呼喊你,你在哪里?敬请你多保重自己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永远在一起无论你在哪里,永远都在我们心里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