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移动蒸笼﹄里的行程
2013-07-18 01:37:1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7月16日,高温有所收敛,但酷暑依旧难耐,记者跟随西安市公交环一体验高温岗位。出发十分钟,记者已经感到口干舌燥,满身汗水。出发三十分钟后,记者感到胸闷头晕,只想尽快离开车厢这个“大蒸笼”找个凉快的地方透透气。然而,公交驾驶员张峰单圈是123分钟的“酷热”旅程,每天他要跑够3圈才能下班。车启动后,张峰笑着说对体验高温岗位的记者说:“受不了吧!”
    在西安市二环路上,有环一、环二两条线路。起点终点都在辛家庙,途径车站也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运行方向相反。作为唯一绕二环一周的线路,环一、环二承担着大量上班族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客运压力很大。这条全长36公里的线路沿途毫无遮挡,直射的阳光也使得它被称为西安市最热的公交车。
    环线驾驶员们一天的工作通常是从清晨站房里的一碗油泼面开始的。“刚分来的职工很奇怪,说你们早上怎么吃得下这么油腻的东西。但过不了多久他们也就养成了早上多吃的习惯。”王永刚解释,驾驶员们通常要到午后才能吃上午饭,有时天气太热,就算饭碗放在面前也没有胃口,所以一顿“扎实”的早饭要撑起一早繁重的工作,不吃好,不行。
    在西安市公交三公司23条线路中,空调线路占不到五分之一,这还是在近些年不断购置空调车的前提下。公司里的大部分驾驶员甚至连空调车摸都没摸过。
    对于空调车,张峰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的他曾有幸驾驶过西安首批空调车,制冷效果差、不好操控、故障率高。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令他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可现如今张峰却被“困”在冬冷夏热的驾驶室内,和其他驾驶员一样,将能够开上空调车作为终极梦想。
    多年在车厢内与酷暑“斗争”,驾驶员们多少总结出了一些降温的小窍门,上车前带瓶冰水,行车中肩上搭条湿毛巾。但这些与身边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发动机相比确实显得很
    无力。“虽然站房里为驾驶员们准备有绿豆汤,但司机只能在站房喝,没法带上车,因为驾驶室温度太高,一会儿绿豆汤就馊了。”王永刚说。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行车的过程是枯燥的,驾驶员的精神在前方的道路上高度集中,一路上不停地重复着挂挡、转弯、停车、起步几个动作,还要负责前后门乘客上下,有时,满面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都来不及擦拭。虽然驾驶室顶部安有风扇,但很少有驾驶员会使用,因为长时间的直吹会引起头痛。因此经常会有司机出现中暑的症状。而遇到这种情况,驾驶员都是在站房里吹吹空调缓解一下,只有在症状特别严重时才会就医。
    驾驶室的水杯可以说是每一位驾驶员的工作标配,但喝进去的水转瞬之间又从身上冒了出来。由于不能随意停车上厕所,驾驶员喝水都得讲究方法。“心静自然凉,除了水和防暑品之外,良好的行车心情非常重要。环线全程下来近3个小时,因此即便喝水也要分路段,前10公里路水不敢多喝,渴了只能润润嗓子,否则还得找厕所。”一位驾驶员说。由于临窗的一面总受太阳照射,驾驶员的左脸、左手、左腿,比起右脸、右手、右腿颜色都要明显更深一些,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职业性“阴阳人”。
    驾驶员徐新辉也是环线的老司机了。他告诉记者,结束一天的工作,驾驶员们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洗澡。之后并不是急着填饱饥饿的肚子,而是坐下来为白天汗淹的位置上药。“痱子粉、皮炎平,屁股下面还有皮带勒住的地方不透气,如果不每天及时处理,会长满红包。”
    为了能尽可能减轻高温天气对驾驶员的不良影响,公交三公司也做了不少工作。公司从加大车辆维护和发动机系统检测入手,一是加强对车辆进行油气电路、冷却散热系统及天然气管线、装置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每辆上路的车都能经得起高温考验。同时还在20多个调度站上放置了藿香正气滴丸、人丹、红花油等应急药品。在街头设立流动降温点,在高温天气给职工送清凉。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就像一位驾驶员说,乘客可以选择乘坐空调车还是普通车,但驾驶员却无法选择。
    根据来自于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数字,目前西安市公交车中空调车的比例占到24%。也就是说近万名的公交司机中有超过八成都要在夏天忍受“蒸笼”的折磨。而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香港,空调车在公交车中所占的比例近乎100%。显然,西安的公交系统与之还有很大差距。
    要想驾驶员离开“蒸笼”就必须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倾斜,从根本上提升硬件设施,让公交驾驶员不再惧怕高温。本报记者刘鹏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