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盛唐宫廷失传刺绣针法重现西安 蹙金绣展示盛唐气象
2020-09-09 10:22:14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

盛唐宫廷失传刺绣针法重现西安 蹙金绣展示盛唐气象锦绣华章

 

西安新闻网讯盛唐,是一个气度万千的朝代,是一个引得无数人回溯、追忆、神往的朝代。那些从盛唐遗存至今的工艺、音符,带着那一个大时代的气象流传至今,俱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失传已久的盛唐刺绣工艺,只存在于后人的想象中,人们只能从壁画里,莫高窟的洞窟里,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或《妖猫传》里,去揣摩当年盛唐服饰的瑰丽与炫目。近日,失传已久的蹙金绣重现西安,让人们从用纯黄金飞针走线的针法中,感受到今人难以达到的精湛盛唐技艺。

陕西刺绣工艺巅峰之作

这两日,唐代“蹙金绣”活化展分别在陕西法门寺景区大殿和西安曲江新开门艺术街区举行。一件件源自唐代宫廷、巧夺天工的绣品,在展厅中散发着金色光晕,被来访游客、观众称赞为:“华贵至极的神作,中国古代刺绣技艺的巅峰。”

这些作品,均是传承人马倩用24k纯黄金制成的比头发还细的金线,并与丝线交融之后拧成一股,再穿针刺绣而成的。每一件作品纹样独到,精致、顺滑,生机勃勃,散发着典雅、高贵、奢华的韵味,使得金属与丝绸两种材质达到了完美融合。

比如纨扇绣品的纹样,出自敦煌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回鹘王礼佛图》《阴嘉政夫夫妇供养人画像》以及《簪花仕女图》。而服饰纹样更加讲究,如襦衫的缠枝花草纹复刻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晚唐彩绣缠枝花鸟纹织物,束胸纹样复刻莫高窟361窟藻井边饰纹样。展品中的唐代翠翟纹,是将法门寺地宫门楣对雀与洛阳银平脱孔雀缠枝纹漆盒中的单雀结合后设计而成,裙部束胸纹样取自敦煌14窟晚唐华盖,蝶恋花纹样取自日本正仓院折枝花草纹缂丝与绿绫地刺绣蝶恋花纹幡头。刺绣针法则参考大英博物馆深黄绫刺绣花鸟蚊香囊针法组合,使用唐代发展出的蹙银绣、打籽绣、平绣结合制作。

“蹙金绣”的唯一传承人、汉唐丝织文化遗产研究学者马倩今年刚过38岁,在诸多门类的非遗传承人中显得特别年轻,后劲十足。而且她的团队都是来自西安的90后,整日埋头整理、挖掘、描绘、复制那些典籍中最精美繁复的唐代纹样。她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去南方学习刺绣技艺,工匠们听说我是陕西人很不以为然,在她们眼里陕西是没有刺绣的。可这么多年,越是学习研究中国的丝绸文化,我就越不服气!‘蹙金绣’就是诞生于唐代的刺绣工艺,独树一帜,堪称中国刺绣的巅峰,工艺在当时足以领先世界。”

这十几年来,马倩在绣房里默默耕耘着,将这种千年前的刺绣工艺传承着。她说,“蹙金绣”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从陕西武功馨绣创始人计清老师那里学会了中国刺绣的诸多针法之后,2011年起开始着重进行唐代蹙金绣的系统性学术挖掘与研究,并将学术研究结果通过制作实物加以佐证,积攒了一定体量的作品与学术成果。

2019年初,马倩被评为陕西唯一的蹙金绣非遗传承人,并组建了汉唐丝织文化遗产研究团队。

从浩瀚史料中发掘“蹙金绣”的纹样

“蹙金绣”在历史存在过吗?在唐代的诗词中,“蹙金绣”被描绘的富丽堂皇,是皇室及贵族阶层服饰与身份的象征。1987年在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丝绸服饰,更用实物印证了“蹙金绣”工艺存在。

“这种工艺最早出现在隋代文献中,到唐代成为宫廷刺绣的主要针法:以捻紧的金线做为刺绣线材,使用跨线将金线横向钉于绣地上,形成一种类似皱纹状的线型刺绣结构元工艺。”马倩介绍道。

杜甫的《丽人行》中有这样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为了方便自己和杨贵妃前往曲江游览,下令修建了御用夹城,为了这道夹城,在长安城墙增加一个便门,就是“新开门”。“蹙金孔雀银麒麟”,描写的就是唐代顶级宫廷服饰极尽奢华与灿烂的“蹙金绣”,那些华丽衣裳上金线绣的孔雀和银线绣的麒麟做为装饰,与春日佳人游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这是杜甫将唐代织绣工艺“蹙金绣”以文字留世的经典记载。

还有一些诗词可以佐证,唐时“蹙金绣”用孔雀和麒麟图案者较为普遍。张祜的《太真香囊子》一诗中写到:“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这首诗描述的人物仍是杨贵妃,她的香囊依旧采用了蹙金绣,佩戴于胸前。可见,蹙金在唐代贵族妇女,尤其是宫廷妇女的服饰中很是流行。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对唐代蹙金绣也有研究提及:“刺绣除彩绣外,加工技法特突破由西周到两汉延长约千百年的‘锁丝’法,改进为擘丝成细绒进行‘平绒绣’或‘错针绣’,且已流行用金银线平金、盘金及蹙金法。” 尽管这一时期,法门寺“蹙金绣”实物还未见天日,但沈从文先生仅从典籍中得到的史料已经十分丰富。

因为蹙金绣组织严密,纹理清楚,在五代出现了用“蹙金结绣”一词形容文章精美与结构严密。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海叙不遇》中就有:“赵牧不知何人。大中、咸通中,斅李长吉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迹。”

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勘探,使得“蹙金绣”这一世界顶级刺绣方法重现于世。武则天等皇帝供奉于法门寺地宫的蹙金绣实物出土共五件,分别是绛红罗地蹙金绣袈裟、拜垫、襽(lán,同襕,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半臂、案裙,是为捧真身菩萨特制的微形衣物,也是地宫内保存最完好的丝绸织物。另外,武则天存世的唯一一件蹙金绣绣裙,也因为金线的稳定性而在千年后依然华美如新。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蹙金绣实物上的手工捻金线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而每米金丝线上绕金箔3000多圈,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蹙金绣就是以这样惊世骇俗的方式出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种工艺从唐代礼制服饰的角度推敲,无疑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概念形象明确的宫廷刺绣。直到宋代,由于黄金匮乏,朝廷下令禁断。

真正的唐代宫廷刺绣对黄金与丝织物结合运用的喜好,反映了唐代雄厚的经济实力,精湛的工艺水准与奢华的社会气象。随着王朝更迭,宫里的匠人们将技艺带到民间,传承至今,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传统技艺。

“蹙金绣工艺在唐代达到了无法超越的水平,足以以‘蹙金绣’之名来定义或代表陕西刺绣,从而让陕西刺绣在中国刺绣的家族中被发现,被关注,被认可,被重视,获得其中重要的一席之地。”马倩坚定地认为,“蹙金绣”是时候让陕西刺绣获得新的滋养与重生了。

蹙金绣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才华

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力在刺绣工艺上从未懈怠过,唐代刺绣创新的针法有:劈针、平绣抢针、打籽针、蹙金绣等,因其表现力强、色彩应用灵活等特性逐渐替代了传世千年的锁绣。

唐代统治阶级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使得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得到充分物化。刺绣工艺是贵族追逐奢靡生活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将刺绣与金银线绣、宝石珠绣、金泥绘画结合,使唐代服饰越加华美富贵。

在法门寺地宫的纪录片中这样说道:“中国丝绸工艺发展最为鼎盛当属唐朝,无论产量、品种、还是工艺、质地,唐朝丝绸都饮誉世界。这些用真金纯银镶嵌,有着精巧美丽花纹的丝织品,让人充满对那个智慧而浪漫年代的无限遐想。”

遗憾的是,唐代以后,中国社会格局巨变,丝织业也受到巨大影响,“蹙金绣”在陕西逐渐失传,却在南方蓬勃发展。“唐代之前中国织绣业的大局是北强而南弱,唐代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桑蚕业逐渐衰败且北方地区战乱不断,出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大批工匠南下。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再一次引发北人南下,使得江浙地区的织绣产业逐渐走入自给自足、降低成本、便于通贸的良性循环中。江南吴越地区的织绣技术迅速得到了提高。”马倩说到。

除了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觅复原、再现蹙金绣绣品,马倩和她的汉唐丝织文化遗产研究团队,还正在以“蹙金绣”为代表的陕西传统刺绣非遗工艺进行研究发掘、再现以及应用,展现手工刺绣艺术的发展潜力,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论证与分析,从而对其实现初步的复原、活化、创新。目前,马倩她们的研究工作只能参考唐墓壁画、敦煌壁画、法门寺地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日本正仓院、日本法隆寺的书面资料。

“很多物品都在多样性地向大众传播唐代宫廷装饰纹样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法门寺、敦煌壁画、何家村文物、国外流转唐代文物中的纹样拓出后使用同为宫廷制作工艺的‘蹙金绣’进行再创作,从而让当代人对‘蹙金绣’技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马倩说这就是唐代“蹙金绣”活化联展的初衷和内容,“‘回望长安绣成堆’,我们已经做好了再现盛世繁华的准备。”

选择在法门寺大殿和西安曲江新开门艺术街区进行唐代“蹙金绣”活化展,也是马倩深思熟虑过的,就像她的研究一样,所有金光灿灿的作品均严谨的来源于史料。毕竟,“蹙金绣”曾经在这两地,以格外绚丽的方式出现过,成为盛世辉煌富足的一个见证,成为中华文明曾经领先世界的佐证。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张晓春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