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始于模仿 终于创新
2023-11-09 13:57:2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走近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为了写作《钱学森传》,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查阅了大量文献记录,走访了他的很多老同学、同事、学生和手下的工作人员,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详谈,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蚕丝——钱学森传》翔实记录了钱学森先生的成长及工作历程,尤其是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走出一个人更难。为了客观反映钱学森在科学方面作出的贡献,张纯如也听取不同的声音,力图减少这本书的局限性。在美国,钱学森的同事们以为:他并不能跻身牛顿或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之列,甚至也无法匹敌他的导师西奥多·冯·卡门。他们认为,钱学森或许解决了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但他并未令他所在的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也未能开创出一个自己的领域。因此,张纯如认为:钱学森的长处在于复制,复制大师们所创造的东西。也许是翻译问题吧?用模仿似乎更确切点。

不过,复制也罢,模仿也罢,这个观点是否为畛域之见?我们先暂搁一旁。

具有开创精神的“伟人”或者“天才”因为塑造历史的力量而赢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复制或模仿是学习的过程,两者与创新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回国之后,在钱学森的倡议和主持下,中国最早的几枚导弹、最早的人造卫星、导弹跟踪和控制遥感系统以及“春蚕”导弹研发成功。他带领无数科技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让国家迅速崛起,变成了军事强国,奇迹般地造出原子弹、拥有了太空项目,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写过,欧阳修的文章模仿韩愈,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能独树一帜。复制或模仿并不一定是亦步亦趋,钱学森同样,其成就的取得单纯用复制或模仿来概括并不合适,应该说,在复制或模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制胜的法宝。“两弹一星”大规模科研系统工程上,钱学森把科学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发展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之路。作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他一直关心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即便师从国际应用力学领域权威冯·卡门期间,在空气动力学、火箭技术等方面他也取得了世界级的原创成果。可以说,钱学森先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一生。

胡适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始于模仿,终于创新,善于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当今时代,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责任所在,使命使然,我们尤需如此。□李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