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一部值得阅读的历史文化散文集
2023-03-02 09:04:17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这几年,长安作协在张军峰主席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在陕西文坛产生很好的影响,张立就是其中的一位。前些年,张立出版过散文集《要有光》《元和中兴》,现在又出版了《能不忆长安》,在此,我首先表示热烈祝贺!

我用了两天时间,粗粗地把张立的这部书读了一遍,34篇文章、3辑,16万字,文章不多,书也不厚,可是分量很重,给我的感觉是沉甸甸的。这是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厚重,作者笔力的厚重。

张立是地道西安人,他生在沣河岸边,长在长安县,工作在长安区,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这些年,他一直在认真研究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2017年,他和张军峰、王向辉共同完成了“盛世中兴”三部书,在西安乃至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写这三部书,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大量书籍,寻访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苦没少吃、力没少出,收获也是满满的。读《能不忆长安》,能够明显感觉出学习研究历史文化给张立散文创作带来的好处,我很赞同王向辉在这部书的“代序”中对《能不忆长安》是“历史文化散文”的定位。

读《能不忆长安》,我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张立满含深情,饱蘸浓墨,在用心写“那时的山河”“那时的诗人”“那时的家国”,写出了作者深厚的故乡情结,浓厚的文化气息,醇厚的人文情怀。

张立的笔墨是朴素的、自然的。在“那时的山河”一辑中,他“遥望终南山”,忆“乐游原”,读“樊川诗意”,写“滈河前世今生”,访“蓝田人”,上“少陵塬”,游“曲江池”“昆明湖”,逛“山林”,讲“唐朝故事”……作者写长安山水,更在意长安山水的历史文化,还挖掘了山水的精髓,赋予了山水灵性、思想和精神。在文章中,作者大量使用古典诗词、历史故事,极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使文章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深刻的思想内涵。如《遥望终南山》,作者写了自己对终南山的遥望,写了汉代班固对终南山的遥望,写了唐太宗李世民对终南山的遥望,还写了李白、杜甫、韩愈、贾岛、杜牧等唐代大诗人对终南山的遥望。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遥望,使得终南山更加巍峨俊秀,多了诗情画意,有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历史更加深远,意义更加现实。再如《樊川诗意》一文,作者在写自己对樊川感觉和感受、讲述杜牧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同时,大量运用诗人杜甫、杜牧、韩愈、孟郊和民国时康有为的诗句,使本来就很美的樊川真正有了浓浓的、化不开的诗意。

张立的人物描写是多视角、多维度的。第二辑“那时的诗人”中,作者写了《天宝十载的杜甫》《长安曾有杜司勋》《那一年,再别长安》《交友当如杜少陵》《元和八年的韩柳》》《大和九年的诗人》以及《杜甫韦曲的朋友》《韦应物的骊山情结》,还写了《千年美丽的上已节》《皇宫禁苑诗之禁地》等,张立笔下的诗人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或在重大事件中,或在社会动荡中,他让诗人在这些特殊的环境里活动,展现风采和才华,从而写出的故事鲜为人知,人物形象复杂,人物性格多重,读来引人入胜。如《天宝十载的杜甫》,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国家有战事,民间多灾情,杜甫在贫病交加、饥寒交迫中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诗人形象。再如《白居易的双城记》,写白居易的宦海生涯、起浮人生,把诗人描写得细致入微,极其生动。

张立的家国情怀是炽热的。通读《能不忆长安》,你会深深感觉出作者张立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一点体现在第三辑中。这一辑中的几篇文章都在证明这一点,特别是《杜陵怀古》,作者主要讲汉宣帝的故事,突出了爱国、爱家这一主题。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既讲了历史、文化,还讲了地理。我的家在汉宣帝陵东面的白鹿原下,我也曾多次到过汉宣帝陵,但是对这里的历史一无所知。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这段历史,也分清了杜陵、少陵和汉宣帝陵的关系。

以上是我阅读《能不忆长安》的几点感想和体会。

总的来说,张立的《能不忆长安》是一部很好的散文佳作,他立足长安、讲述长安、宣传长安;不卖弄、不虚伪、不浮夸、不矫情,充分显示出一位长安作家历史文化散文的感人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周养俊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