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不愿加班”既是心声也是社会发展的期许
2023-12-04 11:51:50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繁忙的工作和披上“弹性工作”外壳实际无休止的加班文化,让现在的年轻人疲惫不堪。不少年轻人吐槽“下班了也得紧盯微信”,加之行业内卷,也有部分被“驯化”的年轻人“自愿加班”。伴随而来的,不是员工过度劳累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就是赶工下的“摸鱼”现象,这些都无益于个体与组织长远的发展。

随着近代化生产而来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是效率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在快节奏下迷失、焦虑、无奈、挣扎。无论是规范性的加班,还是员工自发的“情感性”加班,日常超时工作都不应被提倡。不断加班,挤压了年轻人生活的时间,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超时工作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看到“加班文化”背后,一个现代社会的症结。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中说,现在的社会已转变为“功绩社会”。功绩社会的症状是倦怠,功绩社会只有一个目标,即以统计数字表现出来的各种绩效指标。在功绩社会之下,为了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获胜,功绩主体不断地学习和加班,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加班对于个人而言,相对牺牲个人生活和品质,才可以换取大量金钱、工作经验,得以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生活。

如今的社会,无疑是一个高度竞争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可能实现自我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固然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但社会进步并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必须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而且最后要落实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生产力也绝不是单纯的物的增长,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积极展现,是人的潜能、个体、价值的发挥和发展。也许正因如此,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苏德超说出了打工人的心声,“年轻人不加班是社会的进步。”

回到现实生活中,社会的进步是需要让普通人切实感知到其中的福祉。当年轻人不再被“内卷与绩效”中迷失,开始重视个体感受,追问工作意义,追求自我实现,社会也应看到在这个现代齿轮下所有“打工人”的期待和关切。□刘嘉慧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