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无心铸错,或有意作伪
2015-04-13 09:28:03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冯日乾
   某日,女儿在电话里说:吃饭时丈夫忍不住自个发笑,问笑什么,回答说饭后再告诉你,不然怕你喷饭。她逼着问,丈夫便出示了一张名为《生活佳》的小报,上有专栏曰“泾阳名人”,本期介绍的是“冯日乾”。文字内容说的确是冯氏,而配发的照片却是仵氏,就是那位台儿庄战役中的敢死队队长。仵的戎装照是在39岁升任师长之后拍的,年轻英武,跟我一介退休老教师的样子相差太远。在女儿女婿看来,把自己的爸爸封为国民党少将师长,或者说本县还有一位军官名人跟自己的父亲同名同姓,这都只能视作笑话。
  接着就有来电说同一件事,接着就有人亲自送来《生活佳》;接着就有人问:“冯叔你还是军人出身?”“冯老师你原先是这样子?”
  猜想:那编报者当时可能一边工作,一边琢磨老板今早的脸色,于是又联想到了这月的奖金,或者是在回忆昨夜跟朋友吃烧烤的惬意,莫若今天再约一次吧?总之是心不在焉,或曰眼睁着,心却闭着,以致看朱成碧。
  不过,名曰小报,实是广告,错与对,谁在意!一笑了之可矣。
  过了几天,有熟人把一张印得清晰鲜艳的泾阳名人榜递到我手里。榜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十人乃“历史文化名人”,下部为“××中学杰出学子”。我本人不但忝列“名人”,而且提前进入“历史”,名字旁边的照片竟是美髯公于右任先生。
  天啊,一个供职于重点中学的家乡后辈,连于右任的大胡子都毫无印象(家乡人过去都称于先生为“于胡子”),这种笑话也真够“雷人”的。只能说,和第一个笑话的制造者一样,他们都是眼睁着,心闭着。
  把冯日乾与仵德厚、于右任弄混似乎并无大碍,出不了三天便会在当地转化为谈资笑料,因为冯某人还活着,认得他的人也不少。然而,如果想宣传的人早已离世(真的进入了“历史”),而替代者却没有于右任名满中国又长须飘然的特征故可一眼认出呢?
  还真有这种情形:
  牺牲于1933年8月的苗家祥,泾阳西北原人,刘志丹领导下的陕西渭北游击第二大队队长,李建彤所著历史小说《刘志丹》一书中的苗队长就是他。泾阳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悬挂有苗的大幅照片,这自然是供师生们瞻仰纪念的。但,我不能不以实相告:那让师生们日照数面的所谓“烈士”其实是假的。1985年这张照片在内部印行的《泾阳文史资料》上刊出后,以泾阳地下党负责人(也是苗家祥入党介绍人,后做了苗家祥女儿的义父)庞继震为首的好些苗的同事朋友便立即联名给县党史办写信,据理说明这照片绝不是苗家祥,且对随意弄来一张不知何许人也的照片充作烈士的做法表示愤慨,要求发声明以正视听。而今,写信的老人均已谢世作古,而那张照片却仍然悬挂在千万崇敬者的仰望里……
  前些年写乡邦史传《乱世红白黑》,那里面收集了不少旧时照片,但却没有“红”方代表人物苗家祥的。走访烈士的上门女婿岳凤魁得知:由于种种原因,家里未存先烈遗照,家属于先人的烈士名分被正式确认后寻觅到一张苗家祥高小毕业时的集体照,去请苗的同学、社树村姚仁义老先生辨认。姚先生指着相片上某个头像说:“这好像是家祥……”于是,那个被指的小学生便成了“苗家祥烈士”。时过半个世纪,在密密麻麻的人头中指认小学同学,出现差错可以原谅。但明知不是而以假充真,那就是对先烈的轻慢不恭,我不敢。
  想起那个《泾阳县地名志》。每个村镇的名字都讲了来历,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惜许多都说得不靠谱。龙泉乡王家堡(尖担王家)是历史名人王徵故里,紧挨着的窝子张系王徵舅家,王之舅父张鉴也是名人,二人都生活于明代(后世也都人丁兴旺),《地名志》却说此二村“清初”始立;扫宋水冯村乃明中期冯贯(通政)故里,村西有冯氏老坟(俗称“十八碑子坟”,三十年前编写《地名志》时毁掉不久,村人皆知),其历史也被推迟了数百年;明初,赵从礼、赵敬礼、赵得礼三兄弟分住于云阳东边的斜里、辛管汇和庙前,即现在的斜里赵、街子和孟家,万历年间辛管汇的赵应元做过御史,现仍有家谱存世(上世纪社教运动中曾向村人公开展示过),而《地名志》不仅未说明三处赵氏原系同宗,且三个村子的历史全都弄错。其实,上述有关史料旧县志和《泾献文存》里都有明明白白的记载,但《志》编者懒得翻检查对;不翻旧志文献也罢,多走访几个老人,多查看几块碑文该不是太难的吧,奈何人家也不肯。编写志书却如此粗疏轻慢,信笔成文,便只能亵渎历史,贻误后世了。
  又想起网上那些忽悠大众的“新闻”笑话,如:
  考古工作者在泾阳县王家村发现了明代科学家王徵的故居——明明是清末的建筑却忽然就被“考”成了明末的“古”居。
  陕西某剧社顶风冒雪,深入泾阳县王家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顶风冒雪演出是实,但“深入”并非主动,而是王氏后人为庆祝王徵的遗骸迁葬仪式花几万元请的。请者、被请者以及采访报道者都十分清楚,那与通常所说的“送戏下乡”是两码事。
  今夜无眠,思绪乱飞,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种种可笑不可笑的笑话一一浮上心头——历史,就是这样被一些人睁着眼,闭着心(当然闭的是责任心、道德心,名利心、欺蒙心大概是睁着)张冠李戴,涂饰改装,以假作真乃至恣意篡改编造,无中生有,指鹿为马而弄得云遮雾罩,斑驳漫漶,真假难辨的吧?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