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黄土地上的秧歌
2014-07-22 10:08:3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22日
  ·王涛·
  秧歌在榆林源远流长,到底有多长?乡下人会说:比命长。还会说:比黄河长,也比长城长。秧歌至今已成为融歌、乐、舞、绘画为一体的文化总汇。古书记载:秧歌起源古代祭祀,又名“阳歌”,时转阳春,歌以乐之。
  逢年过节,乡下榆林爱闹秧歌,也爱看秧歌。锣鼓一响,心便被牵走了,脚也不由地跟着跑。
  一支秧歌队,往往由三四十人参加演出,伞头在最前面领舞,也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伞头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担当的,因伞头要唱得好,扭得好。熟悉阵图不说,还应有捷才,要触景生情,出口成章。秧歌起场后,根据传承的程序,要先去谒庙。谒庙秧歌纯属祭祀,祈祷神灵保佑,伞头合唱:
  打起鼓乐敲起锣,所有的人手都来听,穿戴整齐心虔诚,秧歌谒庙祁太平。祭祀秧歌是最庄重、严谨的。男人们表情严肃,使得女人、孩子们也不能说笑、打闹。伞头唱累,众人合,很有神秘色彩。乡下榆林,几乎各村都有小庙,供奉也不同。秧歌队的唱词也有讲究,如在土地庙前会唱:
  土地爷爷管一方,大事小事都要忙,天上地下都来往,人间烧香保安康。闹秧歌,乡下榆林就是为了红火,图个热闹。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天性不甘寂寞,即便面对苦难、贫穷,也要以自由自在的歌舞来解愁。
  秧歌演出中,最活泼、欢快、有趣的是在转院秧歌上,转院也称沿门子。主家早就把院路打扫干净,敞开门,准备些瓜子、红枣、烧酒,等着秧歌队添福添喜,增加节日的快乐。这时往往没有固定的唱词,伞头要随机应变,见景描物,脱口而出。
  诗人谷溪回忆说:有一年在绥德农村,秧歌队挨家逐户沿门子。这家人只有一孔土窑洞,院子很小,秧歌队有三分之二的人手进不了院子。伞头要立即编出一首吉庆的秧歌实在不易。可是,这位伞头一进小院,花伞一点,锣鼓住音,便唱:
  请起主家听我说,你这个地方实没拔,一眼窑,院子窄,回来个金马驹正好捉!语言朴实、生动、先抑后扬。听前两句,院里院外的观众皱着眉;接着听,主家不由瞪起眼,可听完,众人都大笑开了。优秀的伞头,在乡下是很受人尊重的。
  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为“扭”、“摆”、“走”。在鼓乐固定的节奏里可
  以随心自由地或走或扭或摆。每遇演员们兴趣高昂,放开手脚,尽情舞动时,只见场子里一会儿如龙腾虎跃、激情四射,一会儿鼓点放缓,又如细浪平沙、风摇树摆,真正的高潮,却在这一张一弛间隐隐涌动。乡下榆林秧歌的场图,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至少有500种。从场图,多少也能见出乡下榆林不虚为塞上边城的历史。对伞头来讲,他引出的每个图案必须要一气呵成,首尾浑然一体,不能出现任何缺损、断裂、重复的部位。走战阵场图的伞头的神情、气质,俨然是一位指挥有方的将军。从这些日月阵图、梅花盛开、双背弓、三官帽、门对门、羊群开花、单六角、黑驴打滚、富贵不断头、杀四方、五盏灯、双古庙、金猴拜佛、四方八角、大蝴蝶、酒坛子、扇子花、采花篮、双拜香炉、双开门……文字中不难看出来,秧歌场图形式多样,有花鸟百兽,有衣食住行,有人情风物,有的反映宗教色彩,有的展示古代军事阵图。
  闹秧歌,自然离不开鼓乐队,秧歌的锣鼓队由熟练的打击手和唢呐班组成。一般是一只长号,两只唢呐,两面小鼓,一副小釵,一面锣。鼓手用“路鼓”、“流水鼓”、“雷声鼓”指挥秧歌队行进和队形变化,单从名字上,就可看出轻重缓急,还有“凤凰三点头”、“老虎打洗脸”等种种鼓点名称。在不同场合,或以打击乐为主,
  或以唢呐为主伴奏。1942年,延安兴起的新秧歌运动,很快带到了紧邻的榆林乡村。旧时,女子不闹秧歌。新秧歌以传统秧歌为根,进行了改革。男女各伴,且由手执镰刀、斧头模型的工农形象取代伞头。从此以后,新秧歌逐渐取代传统秧歌。“文革”期间更是强求“革命化”,要“雄赳赳”正步走。20世纪80年代,榆林乡下的秧歌更独具魅力,因为它是鲜活的黄土地上的瑰宝,而不是沉睡在窑洞里的文明,更不是远古文明的投影。
  榆林是块古老的土地,在大漠漫漫黄沙间或乡村山间小路上,历史的风雨急骤地变幻,几千年上万年的岁月在这片土地掠过后,我们依然能够在这里寻找到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作为一个榆林人的骄傲!(韩家湾煤炭公司)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