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研究生教育趋向全面收费
2008-10-17 10:20:2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10月,全国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正在进行。正在考虑填报志愿的上海理工大学四年级学生林羽发现:明年起读研究生要收费的学校更多了。
    来自国家教育部的信息表明,在已有17所院校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须缴纳学费,此后依靠自己的学术和科研成绩争取奖学金以完成学业。
    教育部同时鼓励,各省市自治区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这意味着,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部分,收费制度将成全面开花之势。
    但是,导师提供部分资助的要求客观上形成了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负担。“具体做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多位高校人士表达了相似的意见。收费是“误解”?
    据了解,收费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一方面,通过导师资格遴选考核、招生计划分配、导师依托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提供资助和助研岗位等机制,有效调控导师的招生数量和学科(或学院)的招生规模,实现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紧密结合。
    另一方面,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借助奖学金、助学金、各种创新与扶持基金等,以实行动态评定和导师参与评定等机制,提高对研究生的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制度。
    上述两方面正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高等学校率先开始试点;2007年,进行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高校增加至17所;2008年,改革推广到47所设置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刚刚公布的2009年方案,是全盘改革计划的一部分。
    相关动作被社会普遍理解为 “收费”。这被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称为一种“误解”。在2007年10月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表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研究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并非收费改革。
    记者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悉,该校2007年5月完成的改革方案,的确涉及到课程设置、导师制度、收费办法等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多方面内容。
    但是“收费加资助”能否达到目的仍然受到质疑。“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的带教。”华东师范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认为,由于很多高校奖学金的覆盖面都很广,并未充分激励学生良性竞争——目前华东师大攻读研究生的学费是一万元/年,而覆盖率为100%的奖学金最低一档也有4000元,直接减免了研究生的费用。文科院系有压力
    按照教育部的改革设想,研究生的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统筹规划,使用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部分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
    试点院校之一的浙江大学,把学科分为三类,按照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向导师收取经费;方案同时规定,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
    据记者了解,一些进行改革的高校明确表态,招生名额向有经费的导师倾斜,对于没有课题经费来源的导师,只能确保其最低限额。如此以行政化的手段来考量导师招生的资格,对人文和社会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曾任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负责人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文科的课题经费相对较少,尤其是横向课题(指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应用型课题);而纵向课题(指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拨款的课题)的经费在课题完成之前又不能动。他说,“导师出钱在有些院系根本推行不了。” (李芃)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