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鬲文化发展的启示与思考(二)
2011-11-11 02:14:1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鬲文化发展的文化学启示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把量鬲文化,我们会发现鬲文化不愧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人类文明是以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形态传承的,这两种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物质文化,其中有的物质文化已经消失,但它所承载的文明元素却一直流传至今。透过这些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我们既可以看到祖先们的智慧之光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看到我们今天一些生活方式的渊源。
    鬲就是这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鬲又不局限于物质文化领域,它又富有许多精神文化的元素。鬲文化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表现。
    一、鬲成为古代汉字传承载体之一商代是鬲比较兴盛的时代,也是鬲文化正在形成的阶段。随着鬲被普通百姓的普遍应用,鬲文化也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商代、周代,文字被铸刻于鬲和鼎等青铜器上,这种文字就是铭文,主要记载帝王及王公贵族的重大活动和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一切都与鬲有着紧密的联系,表明鬲文化已经逐渐成熟。
    二、鬲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鬲最初是以炊具的形式产生的,中国的文字起源是从象形图画开始的。鬲,这个古老的炊具在象形文字产生之后,便有了“鬲”这个字,它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鬲是后世许多炊煮器的母体,如甗、甑、鼎等器形都是由鬲演化而来,故字皆从鬲。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鬲在象形、会意、形声等方面都有体现。
    鬲,就是象形字,是古代炊具的形状,它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鬲,在形声方面有体现,以“鬲”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作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表示不同意思的字。如:“隔、嗝、膈、槅、塥、滆、镉”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鬲,在会意方面也有体现,这种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其衍生出新的含义。如“翮、鹝、蒚、融、鞷、鬴、鬶、鬻、鬺”等等,就是由两个字根或偏旁组合起来的,表示的意思有的同器皿鬲有联系,有的已经与器皿鬲没有多少联系了。
    当时代发展出现新事物难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镉”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用“鬲”表其音。
    三、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远古文化的交融
    鬲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远古文化的交融。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鬲的发现,有陶鬲、青铜鬲,特别是远古时代的陶鬲分布十分广泛。据文献资料记载,上古文化是由华夏文化集团、东夷文化集团、苗蛮文化集团三大集团构成。黄帝、炎帝、后羿、伏羲、女娲就分别生活在这些区域。
    以上三个文化集团经过多年征战,族人的迁徙、融合,以鬲鼎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化集团占据了主导地位,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几百次的兼并战争,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其他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于一致。
    在几千年以前,鬲成为一种文化,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几千年以后,我们审视和研究鬲与鬲文化,不仅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而且有益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鬲文化发展的哲学启示鬲文化的发展是与中国古代哲学相伴、相生、发展的,鬲文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
    一、鬲文化体现了古人对数字“三”的哲学理解
    我们回顾鬲的定义、形态和发展,发现几乎所有的鬲都是三足的,当时,在鬲产生的新石器时代还没有“三角形最稳”的几何理论产生,比鬲产生晚一些的鼎大多也是三足的。三在古代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数字元素,鬲的三足恐怕不是偶然的,有着更深奥和智慧的思考。
    春秋时期,《道德经》中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道(自然规律)是唯一的,道本身存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物态、形态),宇宙万物在这种状态中萌生壮大衰败消亡轮回着。万物背阴而向阳,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合成新的和谐体。“三生万物”也就成了古人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也应了《周易》的一些认识,一即太级,“道生一”,道是无形无象,无物无状的原始物质,随着运动和变化,它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这个一就是太极,“易有太级”。二即阴阳,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三即三才。二生三: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为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阳者为天,阴者为地,有了天地,就有了人。天、地、人即为三才。“天时、地利、人和”之“三足鼎立”才能成功。这些思想正是古代的智者对古人认识世界的总结和归纳,在鬲产生的那个时期,古人有没有对“三生万物”粗浅的认识呢?笔者猜想,在鬲的产生时期,虽然还没有人明确提出“三生万物”的观点,但人们的智慧对三这个数字元素已经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并广泛开始应用,这种认识和应用对后来老子提出“三生万物”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鬲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济的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哲学,而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概念,即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主题之一就是“天人之际”。也就是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鬲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密不可分。劳动人民在制造鬲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造型设计,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使鬲也不断地走向成熟,使人类赖以生活的主要用具越来越完善,最终创造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的器具。这个过程正是“天人之际”的体现。
    三、鬲文化体现了与时俱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鬲从最初的泥胚到烧制而成的陶器,从粗糙的陶到精制的陶,再到精美的青铜器,最后成为灿烂的艺术珍品。鬲的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功能变化一直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而进行。鬲已经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承载,古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在鬲的发展中都有所体现,都留有深刻的印迹。鬲的产生与发展充分证明了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他不同于其他动物,富有创造性,具有顺势而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也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品质,也才有了鬲文化的发展嬗变,中华文化才不断地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发展,人类的历史长河才会源远流长,不断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就是鬲所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四、鬲文化体现了文化源于实践的真谛
    鬲最终由器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人类进
    化的产物。从鬲发展的历程来看,鬲从器物升华到文化产品的过程,就是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不断进化的过程,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鬲文化探源研究,正好揭示出了这一真谛,使人们在了解了鬲及鬲文化的产生发展的同时,明确了鬲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它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内在渊源,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真谛,从中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五、鬲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的规律
    鬲到陶器时代已基本成熟,器形品种更加丰富,亦渐规整,其造型更多从生活实用出发,设计新颖巧妙,讲求实效,且更具美感。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做的新创造,正是这些创造催生了鬲文化的产生,反过来,鬲文化的产生,又不断推动了以鬲为代表的炊具的嬗变,最终使鬲这一古老的炊具被新的炊具所替代,它只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承载物被封存在3000多年来的历史档案馆中。
    鬲与鼎长期并存,而后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鼎作为礼器还一直存在,其中的奥秘至今还没有彻底破解。尽管鬲最终在人们的实际使用中消失的许多缘由,无法准确揭示,但鬲与鬲文化的发展却告诉我们:一种器皿可以有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却不会简单地消亡,会被新的器皿承载下来,它所体现的积极的精神、底蕴、内核,将随着人类实践不断发扬光大。鬲文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的规律,没有创新,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就会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创造创新,人类历史文化才会源远流长,不断繁荣昌盛。
    (本文选摘自《鬲与鬲文化》)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