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重庆招办为何敢于藐视媒体
2009-07-10 09:20:2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6日上午,记者来到重庆市招办采访。在招办综合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李萍和4名男士正在谈录取工作上的事情。其中一男士提到 “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李萍回答: “别管他们!”(《北京青年报》7月7日)
    自 “31名考生涉嫌更改民族成分”事件以来,媒体一再呼吁重庆招办公布违规学生名单。对此事件, 《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均刊发了评论文章,批驳重庆招办的伪劣行径,并要求其将相关情况公布于众。遗憾的是,重庆市联合调查组不仅没有公布31名造假考生名单,而且重庆市招生办公室网站还一度删除了第二次高考加分公示名单。在民意反弹舆论汹汹的形势下,重庆招办却有 “稳如泰山”之势,不仅没在舆论压力下倒下,更有一番藐视媒体的气概。
    之所以重庆招办这般藐视媒体的存在,笔者以为,一是权力的傲慢使然,二是利益链条的牵绊让问责无从下手。
    首先,权力的傲慢来源于重庆市联合调查组的决定:不予公布造假学生名单。“联合调查组”的决定让招办有恃无恐,如果出了问题,招办也可以推卸到 “联合调查组”身上。正如李萍处长在接待媒体时表示,不公开名单是联合调查组决定的, “我们迄今没有接到新的、可以公开的通知”。 “联合调查组”高高在上的权力,赋予了招办敢于傲慢的姿态。
    其次,媒体监督在众多部门利益链条牵绊的情况下,常常显得软弱无力。部门利益牵绊太多,就使得问责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臭名昭著的“周老虎”事件之所以能与媒体持久抗衡,就在于背后的部门利益牵绊。事实上,“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年年都有,在一些地方早已形成司空见惯的事情。可以说,“民族成分造假”要成功,一个地方必须有多个部门达成默契。因此,在这种利益链条的牵绊下,重庆招办就敢于对媒体监督进行藐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媒体的监督而无上级部门的问责是奈何不了他们的。
    对于 “联合调查组”与重庆招办,笔者以为,你们的公权力均是公众赋予的。面对公众的诉求,你们应当尽快公布真相。 “纸是包不住火的”,相关部门若一个劲儿玩“躲猫猫”游戏,最终必定会遭致舆情和问责的穷追猛打。此外,上级部门必须对当地相关部门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高考的公平,才能让公共诉求一笑而终。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