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人物 老骥伏枥 余热生辉 ——记工会退休老干部赵延祥
2013-07-30 01:22:1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赵延祥在自家的书房里为维权赵延祥在自家的书房里为维权职工代写诉状职工代写诉状
    本报通讯员杨志勇
    今年78岁的赵延祥,1970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1979年调入西安市总工会工作,至1997年办理退休手续,工作了近20年。本来当年退休后,他可以安心地在家里陪同老伴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但他坚持退而不休,被市总工会返聘回单位,安排在信访接待办上班,继续发挥余热和贡献,再次又连续在工会工作了13年。包括从2010年10月因身体原因从返聘岗位上彻底“抽身”回家至今的这三年,赵延祥在退休后的16年时光里,始终不断地用“无私、奉献、担当、热情”八个字谱写了一首工会老干部感动人心的优美乐章,并为美好社会建设涂抹了一道无限美丽的光彩。
    用时七年帮助82岁老人讨回“退休金”今年82岁的孙景运老人经过23年艰难维权,终于依法讨回了“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一基本退休待遇(见7月29日本报“82岁老人孙景运的尴尬维权”的报道)。孙景运维权最后取得的成功,可以说西安市总工会退休干部赵延祥的功劳是非常突出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赵延祥的鼎力相助和坚持努力,就不会有孙景运今天比较满意的维权结果。
    九年前,已经71岁的赵延祥作为西安市总工会信访办和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员,受指派在孙景运维权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中,挺身而出,积极出点子,想办法,从代写各种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到出庭答辩等各个法律程序中,代理孙景运打了六七年官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直到孙景运老人讨回按月领取退休金待遇,赵延祥始终未取分文报酬。
    之前,孙景运老人在被赵延祥谢绝了对他个人的感谢后,同时向西安市总工会信访室特意送去了一面“退休不发养老金,工会法援解民冤”的锦旗,表达感谢之情。赵延祥说,之所以个人不接受感谢,是因为他爱心帮助老孙的行为是代表市工会而做出的,也是一个工会干部应该做的。
    离开孙景运的“家”后,笔者侧面了解到,老人眼眶的泪花里还包含着对赵延祥太多的感谢。完全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赵延祥对孙景运两口还提供过其他维权官司的无私帮助,并为他们夫妇两口追回了应该享受的合法权益。
    而孙景运只是赵延祥帮助过的众多困难职工中的一位。
    不畏权贵进出法院18次为职工打官司在西安市工会从事信访接待工作的13年中,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上访职工,善于思考总结的赵延祥发现,前来上访的职工基本属于“没钱的、没权的、不懂法的、没有办法的”这样四类人。赵延祥说,如果把这四类人归为一个类别,那就是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上访诉求尽管也是千差万别,但基本还是属于同一个类型,就是为了维护职工在单位应该享受的各种合法权益。
    具体面对这些上访职工该怎么做?赵延祥的体会是,其一要热情耐心接待,了解详细情况,做好法规政策的咨询和解释答疑;其二就是要敢于替职工做主。因为,替职工维权是工会的主要工作之一,任何工会干部都责无旁贷。
    赵延祥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替职工维权的办法就是两种途径,一是去找上访职工所在单位的党、政、工领导沟通,只要有耐心、有方法,大部分上访职工所反映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协调得到妥善解决;二是对于少部分协调解决不成的,则引导上访职工进入司法诉讼程序,依法寻求解决。
    和笔者谈到为上访职工维权的经验,赵延祥总结来自实践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他说,光明白这些还不行,还要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不畏权贵、敢于替弱势群体说话的担当精神,有不畏困难、不畏挫折的坚毅精神。
    赵延祥曾经受工会指派为上访职工进行法律援助,代理了一个劳动争议维权案件,其中牵扯到同一个企业的103个职工。而这个企业的老板在当时有三顶“红帽子”——劳动模范、政协委员和重要领导的合影照片,同时这个企业又是外资合资企业。且老板很是牛气,把这103个职工反映的问题并不当回事情,并在有关大会上,公然指责赵延祥是在给企业故意捣乱。由此,放在一般的代理人,都会斟酌还要不要把已经失败了的官司继续打下去,至少会因此对对方“礼让三分”,但赵延祥无所顾忌,果敢坚毅地站在了这103名职工权益的一边,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案件结束,官司也是整整打了七年,进出各级法院先后达18次,其中部分坚持维权到底的职工终于通过赵延祥的最后努力,依法争取到了正当合法权益,使得企业向这些职工支付了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补发了多年的生活费,补办了养老、医疗等社保手续。这些职工为表达感谢,向市工会赠送了一个匾牌,其上书写“坚持正义,依法维权”。
    不仅如此,赵延祥和他曾经负责的工会法律援助中心12名法律援助工作者,所赢得的锦旗和匾牌以至于多到了办公室的墙壁没有地方挂。而在这每一个锦旗和匾牌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表达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会干部的积极作为,为一个个职工讨回了公道的权益。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退而不休家里成了“第二信访接待室”虽然是被返聘回单位工作的,但赵延祥没有摆老资格,吃闲饭,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另类人员”看待,而是依然兢兢业业,以一个合格工会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孩子们和老伴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不要再忙于奔命了,而他却说:忙了一辈子闲下来不习惯,在工会继续上班能够做一些事情,虽然累点忙点,但身心健康、快乐。
    在退休后至今的16年中,赵延祥始终坚持免费为职工提供维权咨询和无私帮助,代写诉状是经常的,遇上不识字不会写字的老职工,甚至连一个据条都要帮忙代劳……究竟接待过多少维权上访职工,他不知道,而他能够具体统计的数字是,直接作为代理人,通过司法途径为职工解决维权问题的案例远远超过了一百起。
    赵延祥告诉记者,可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或者从他代理案件的当事人口中或者从报刊上他写的案例中了解到他,纷纷找到西安来,请他帮助维权,其中不仅有西安当地的,更有陕北、陕南、关中等全省各地的人。凡来者,赵延祥都热情接待,认真解答问题,因为身体原因,虽不能一一给他们亲自跑路解决问题,但他都尽力尽心地一一指导他们维权的正确方法。2010年因为身体原因从工会“彻底抽身”,但是回家至今已经三年了,仍然经常有人找到他的家里,向他咨询劳动维权问题,因此使他和老伴常常在晚上九、十点了还不能休息。以至于老伴开玩笑说:“家里成了工会的第二信访接待室。”他回言笑说:“好么,那我就是第二信访接待室主任。”
    之所以多年来能够如此积极坚持,赵延祥深有体会地说,有时候帮助一个人,可能就帮助其挽救了一个家庭。他曾经代理的维权案件中有一个职工,名叫杨某,因其被企业除名,父亲被活活气死了,母亲被气成了精神病,妻子因为得了癌症去世,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上小学。杨某无奈,养了两只奶羊,每天在街头现场卖鲜羊奶维持生计。他为杨某代理的维权官司最后虽然赢了,也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补偿,但是迟到的维权胜利无法挽回杨某曾经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早点得知杨某的情况,早点介入此事,杨某的家庭悲剧就可避免发生。
    缘于责任和爱心,已近8旬高龄的赵延祥目前还无法闲下来,笔者日前采访的当天,一边还有人继续找他帮忙,一边他手头还有5个劳动维权案子没有结束,其中1个刚进入劳动仲裁程序,2个进入中级法院上诉程序,还有2个进入检察院申请抗诉程序。
    “没有办法,有人信任找上门来,还得耐心热心提供帮助。”赵延祥说,能为职工说一句公道话,打赢一场官司,争取一点正当权利,他也有成就感,心情也会更高兴一些。
    好在老伴也非常支持他在退休工作生活中所干的这些事情,逢人到家里咨询请求帮助,老伴端茶倒水,遇上饭点做便饭热情招待,一切服务工作做得积极热情,任劳任怨。儿女觉得他年龄大了,要他多注意休息,尽量不揽这些闲事,可就是管不住他,只好也就随了他。
    退休16年发表维权案例稿件500多篇在西安市五星街草场巷工会家属院赵延祥所居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笔者看到,其中的一间房子被他开辟成了书房兼工作室。房子内,两个简易的书柜子里除了一部分书籍之外,全是他代理过的劳动维权案卷;一张书桌上左边摆满了厚厚一摞他发表的案例稿件样报样刊,右边一大块空闲算是他办公写字的地方,抽屉里是他正在代理案子的案卷,房子一侧墙壁边上堆放的纸盒子纸箱里亦是他曾经代理的案件案卷。
    赵延祥指着这些案卷告诉笔者:“我不图名不图利,而是把它们当作我劳动成果的一个纪念。另外,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们作为资料,方便写作案例稿件时使用。”
    熟悉赵延祥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多报刊的一位优秀通讯员。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劳动法规和维权知识,促使他们预防和减少劳动权益被侵害,或者在维护合法权益时少走弯路,因此多年来,赵延祥坚持把在实际中接触的劳动维权案件于终结后,一一写成案例分析稿件,向相关媒体投稿。由于他的稿件质量高,指导性和知识性突出,其稿件曾被陕西工人报、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民情与信访等中、省、市各类报刊多次刊登。截至目前,他在退休后写作并在报刊发表的劳动维权案例稿件达五百多篇。因他的稿子线索,中央电视台曾派两名记者到西安,他陪同采访,后制作了一期维权专题节目,播出时间长达42分钟。同时,曾经先后多次做客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现场解答观众听众关于劳动法规的疑难问题。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反响,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从精神状态和外貌看,赵延祥比实际年龄要小十来岁。对此,赵延祥向记者告诉了他的秘密,退休生活要坚持“四动”:动脑、动嘴、动手、动身,动脑就是要经常思考问题,动嘴就要经常表达,动手就是经常写东西,动身就是要经常散步锻炼。只要做到这四动,身心才会健康,不至于患老年痴呆病。而为这些有所需要的职工提供劳动法规咨询、指导维权方法、代理维权案件,包括坚持每天读书、写稿等,都可在其中不断得到这“四动”。赵延祥笑说:“这样做,于己、于他人、于社会,一举多得,对每一个方面都有好处,所以我做,我快乐”。(杨志勇)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