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里写初心 创新中见担当
日期:2025-10-15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在数字经济主战场上,我们对每行代码的优化、每个漏洞的修复、每项流程的革新,就是为网络强国建设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10月11日,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云中台研发工程师谢文博用一句朴素的言辞打开了话匣子。

31项专利成果、19项重大工程突破、百余次重大活动保障的实战成绩,正是他对数字时代“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从“探雷先锋”到“护网铁军”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上,我们要用技术捍卫国家安全!”谢文博说这话时,眼神格外坚定。

2017年,在中国电信集团“探雷行动”网络安全专项工作中,他对多省业务平台进行了深度安全检测,通过创新性的安全评估方法,成功识别出系统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关键性架构加固与流程优化方案。

同年,一场恶性网络攻击突然袭来。“当时互联网系统遭遇了大规模的攻击,攻击者试图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谢文博说。他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带领团队跟黑客“死磕”——追踪攻击源头、分析攻击策略、调整防护措施,最终成功抵御了境外网络攻击,保障了全省1200万用户的信息安全。

在重大活动保障战场上,谢文博更是冲锋在前。2019年,他创新构建了“智能算法模型+人工研判”双监测体系,实时分析超2000万条日志数据,成功拦截境外恶意攻击37次;第十四届全运会保障中,他带领团队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方案,稳稳守住了赛事平台的安全;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他与团队日夜坚守……

凭着这些硬仗,他先后获得“陕西产业工匠人才”“集团公司网络安全高级专家”等荣誉。可他总是说,这些都只是“该做的事”。

从流程“减法”到生态“乘法”

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需求,谢文博又成了“技术破壁人”。

早在2003年,他主导研发的“SLA订单响应系统”,就填补了企业流程再造项目软件领域的空白,并荣获“全国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二等奖”。

在流程再造领域,他琢磨出的“工单处理智能调度算法”更是成效显著:相较于传统工单处理方式,人工成本大幅降低至原来的1/6,工单处理效率则大幅提升至原来的12倍。同事们说:“这算法太解渴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主导推进的“研发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平台迭代周期大幅缩短,仅为原来的1/4。2023年西安分公司自研项目研发云使用率在全省名列榜首,还孵化出了2项集团级管理创新成果。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从个人攻坚到“星火成炬”

作为陕西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翼智空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谢文博构建起“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孵化”的生态闭环。

工作室研发的“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抓取多渠道业务数据,构建起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模型,使装维响应时间缩短30%,这项成果荣获“中国电信集团管理创新金奖”。

为了带好队伍,工作室还独创了“三阶赋能”模式:通过“尖兵计划”培育出1名集团专家、6名省级专家;依托“星火项目”孵化出22项岗位创新成果;借助“匠心课堂”输出30余门特色课程……

“在工作室跟着师傅们学习、实战,谢工带着大家拆解真实攻防案例,每个细节都反复抠。只要肯钻,就能一步步成长起来。”谈及工作室的培养,已是技术专家的高哲满是感激。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在省级技能竞赛中斩获12项大奖,3人获评省市级劳动模范,真正产生了“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裂变效应。

作为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核心成员,谢文博累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50余场,培训青年技能人才2000余人次。

面对这么多成绩,他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网络安全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数字化转型是没有终点的攀登路,咱得一直往前跑。”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