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密到传承:以实干诠释劳模精神
日期:2025-04-30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全国劳模、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霍威

  大家好!我是霍威,来自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名首席技能专家。此刻站在这里,内心满是感激与振奋——感激企业多年的培养,感谢无数和我并肩奋战的同事们的帮助支持。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奋战在一线、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默默付出的劳动者的褒奖。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与感悟,也表达我努力的方向和决心。

  回想1995年刚进入群力电工模具公司,走上钳工岗位时,看着师傅们在机床前凝神专注的身影,看着一块块冰冷的铸铁在师傅们的精细加工之下,变魔法一般成为精密精美的零件,我就暗下决心:“当钳工,就要做能攻克0.01毫米精度的钳工。”在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磨炼技能,一步步由“工”变“匠”,也慢慢感悟到技术创新不分岗位大小,关键是要敢啃“硬骨头”。这些年,在公司重点项目推进中,我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人,带领成员主导设计制作了80余台(套)专用工装夹具,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却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0年,公司承接某重点项目,需要研制一模32件无毛刺罩子模具。当时国内同类技术空白,国外严密封锁,那段时间,我带着团队吃住在车间,画废了200多张图纸,做了67次试模。记得最后一次调试时,模具合模的瞬间,大家眼里都闪着光——这不仅是效率提升5倍、年节约30万元的成果,更是群力职工用双手打破“不可能”的证明。

  这些年,从填补国内空白的带帽沿罩子模具,到让德国进口设备“起死回生”的级进模修复;从将推杆烧结合格率从50%提升到85%的特种工艺,到开启自动化生产新篇章的机器人应用项目,我最深的体会是: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扎根一线的“锱铢必较”,靠的就是“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钻劲狠劲。

  当选全国劳模,对我来说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召唤,我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经验,与其他劳模工匠一起,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劳模工匠,时代赋予我们的荣誉称号,不是光环,而是冲锋的号角。在这片充满奋斗精神的土地上,我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再接再厉,不懈奋斗,用每一次精密的加工、每一次大胆的尝试、每一次耐心的传承,诠释劳模精神,展现实干担当,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责任编辑:陈沐妍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