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丨省人大代表王小琴:羌州绣娘巧手绣出幸福未来
2020-10-30 09:04:55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一根绣针、一团彩线组成为绣娘的指尖“武器”,一双双巧手捻着长不盈寸的羊毫细针,在绣绷飞针走线……10月27日下午,宁强羌州绣娘文化用品公司内,郑娥、王素梅、张海燕等十几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羌州绣娘,正在一针一线地赶制着具有羌族特色的文件袋,欲借助即将在宁强召开的川陕鄂豫巴山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第62次会议,让羌绣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传承羌族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两不误,羌绣传承人、省人大代表王小琴用羌绣团结起了四百多名贫困绣娘,在保护羌文化及其优势转化中,上演了一场齐心协力的脱贫致富“游击战”,用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效彰显着自己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

  在传承与持续发展中应运而生

  羌绣本是宁强女性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针线活,绣品也仅限于自用或馈赠亲朋好友。在当地,虽深受欢迎,但迫于生计,严重呈现后继无人的尴尬。

  “一些绣娘年龄大了,不做手工了。一些年轻人要挣钱,没有时间学刺绣。”王小琴说。

  这么好的传统文化,怎么就不能变成优势产业呢?无论是弘扬羌绣技艺,还是解决众多农村留守妇女的贫困问题,她都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事。

  2015年,带着羌绣传承人和人大代表的使命及责任,王小琴成立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注册了“羌州绣娘”商标,并开始探索“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文化产业带贫模式,以期望实现羌绣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

  在弘扬与优势转化中良性循环

  县城周边有意愿刺绣的女性,吸纳到公司上班当绣娘,计件发工资;偏远镇村没有外出务工条件的女性,在当地设立羌绣专业合作社,让其居家当绣娘,定期上门指导、收购,而且还实行统一订单、预付生产定金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信心。

  王小琴的“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灵活的生产模式,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愿意通过免费培训而成为绣娘跟着她干的女性越来越多。

  她以特有的文化产业脱贫模式,帮助农村和城镇待业妇女学会羌绣技艺,解决就业岗位,以高于市场价回收产品,累计解决了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1000余名贫困妇女、23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

  实践逐渐证明,自由灵活、有的放矢的“游击战”是富有成效的,传承与助力脱贫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2018年,王小琴又制定了“三年培育万民绣娘”的提升工程,带动全县3个社区工厂、6个羌绣专业合作社、10个羌绣传习基地发展,为有意愿的女性提供羌绣技术培训。至今已培训40余期,培训绣娘5000余人,使之成为绣件粗加工的主力军。

  在使命与责任担当中发展壮大

  宁强县胡家坝镇今年43岁的毋少玉,因病致贫,连续一年的手术、放化疗治疗耗尽了家里的积蓄,不仅不能继续打工挣钱,而且还要面临每年至少1万多元的药物治疗费。

  在王小琴的帮扶下,她成为一名高级绣娘,每年的收入除了满足药品花费之外,还能补贴家用,心情也得到了充分调整。

  “这作品能挣好几百块!”刚绣完《五谷丰登》羌绣作品、月收入超过三千元的绣娘毋少玉开心地说。

  如今,王小琴在毛坝河草川子村、禅家岩火石子村、大安双白果树分别建立羌绣传习生产基地,在青木川镇和代家坝镇建缝纫生产车间,带动贫困妇女灵活就业,使她们人均年增收3000元到20000元不等。

  作为省人大代表,近年来,她先后领衔提出《关于深入推进国家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议》等诸多有关建议,并得到省文化厅等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办理。给予非遗传承所补助资金、邀请参加中省市搭建的文化展、尤其获得更多销售对接平台等,让羌州绣娘刺绣销售渠道更广,品牌更响。

  面对未来,王小琴意识到,羌绣技艺传承与绣娘脱贫致富要想双赢,就必须在羌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走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有一个目标,打造羌绣非遗产业园,以‘文化+旅游’体验为依托,做好传承与弘扬,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羌文化发展红利。”王小琴指着手绘图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