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全国取得职业资格劳动者不足3000万
2004-06-03 23:07:32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本报综合消息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国内已经有1万人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营销师职业资格。但是,与6000万的营销人员相比,这一数字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的是,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截止2003年初,我国已经有100多个职业有了从业资质认证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曾就一些职业专门印发了《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目录》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切实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累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足3000万人,而且认证制度还很不完善,亟待改进。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2002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4500亿,2003年达到6000多亿。在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不断对我们施压,要人民币升值。对此,胡锦涛、温家宝在适当的国际场合都表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和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最近,在美元贬值压力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
  人民币升值好还是贬值好?从一般情况讲,各有利弊。如果升值,将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大国形象。但不利于产品出口。因为升值后,出口同样多的同类产品卖同样多的美元,在国内就值不了那么多人民币,比如出口1万美元,原来折合人民币8.3万元,而升值后只有5万元。企业不划算就不出口了。同理,如果人民币贬值或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产品出口,扩大就业,有利于发展民族工业。但不利于吸引外资。
  我国提出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有我们的道理。其一是我们的外汇管制比较严,如放开管制,外汇需求就会增加,我们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升值压力就会减小。其二,我们实行了外资优惠政策,每年有500亿元外资流入,有200亿元的利润流出,外汇总的在增加,但200亿元的最终消费在国外。其三,过去人民币做出其贡献。1998年欧元出台,美元贬值,亚洲金融危机,周边国家的货币在贬值,人民币相对已升值。其四,我国经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基本建设拉动和投资型增长所致,而不是最终的需求拉动,因此存在着通货膨胀和消费不足的双重压力。如果出现全面通货膨胀,人民币还有贬值的趋向。
  不管怎么说,当前我国外汇储备3400多亿美元,确实存在着升值压力。就是说应该升而我们尽可能稳住不升,其根本原因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出发,权衡利弊,我们应该把扩大出口、扩大就业放在首先考虑的位置。由此选择了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的政策。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果采取一步到位的升值,按有关专业人士预测,人民币与美元比值调至5比1,那么就会有大批的国内企业倒闭。如果采取小幅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存在,外资还会大量进入,特别是通过抵押贷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进入股市,就会出现“泡沫”,严重的话会出现金融危机。如果取消外资优惠政策,我国本来不足的民间投资会进一步减少,影响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增加货币供应,多印票子,扩大国家直接投资,会带来通货膨胀,不仅使还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更加贫困,而且会使一些企业因成本上升难以维持再生产。
  看来,采用以上办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搞不好会引发新的经济问题。有人建议大幅度提高工人农民的收入,增加内需来抵销出口减少的影响。应该说这一思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人农民双手赞成。但缺乏可操作性,政府只有权给公务员增加工资,不能给企业发文涨工资,在这方面目前可行的办法,一是抓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机遇,搞产业升级,兴建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此来扩大就业,增加工人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二是把外汇拿出来消费,到国外去采购先进设备,采购原材料,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后劲。      ■?
关键词:|职业|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