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一副护目镜的诞生之旅
2020-02-18 16:43:38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2月12日下午17时许,在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工业园内,一医疗企业负责人赵惊涛把40箱,800副医用护目镜装进私家车,匆匆送往陕西医药集团。截至18日,赵惊涛的企业已经生产医用护目镜1万多副。

  陕西医用护目镜从无到有,不到十天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远赴金华购买材料

  2月3日,省政府办公室与7家医药企业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一个礼拜投入生产制造。赵惊涛的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7家企业之一。他们主要生产无菌医疗器械,装配环境满足要求,但苦于没有护目镜镜片模具。

  省政府协调西安市高新区企业克林斯曼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采购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接到任务后,该公司负责人连夜赶往浙江金华。经过四天的寻找,才购回原材料和一件不完善的护目镜镜片模具。

  2月7日11时,这件缺少关键部件的模具交到赵惊涛手里。赵惊涛一方面联系两家模具设计企业负责人完善模具,一方面落实工人准备投产。企业有注塑机,眼镜架很快生产了出来。可镜片因模具材质不理想,耐磨性不够,迟迟满足不了需求。

  赵惊涛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所在工业园区为了保生产,帮助他们招聘工人,还配备了两名义工厨师。省市领导对他们的期望值又也很大。必须解决生产瓶颈,才能达到承诺的日产2000副规模。

  三秦工匠赶制模具

  在赵惊涛寝食难安的时候,80多公里外的陕汽集团已经悄悄地承担起防疫物资中护目镜的生产任务,并着手镜片模具制造。

  2月8日下午,三秦工匠、陕汽汽车装配制造厂铣工席小军和席小军技能工作室几名同事接到生产护目镜模具任务。

  席小军回忆说,一开始只提供了一副木质模具,没有图纸,没有参数。他们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送来一副成品医用护目镜。在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一遍一遍地探讨加工方案。

  平时加工的都是铁疙瘩,要做加工PC(聚碳酸酯)的模具,如何保证冲压机冲压时,原材料不破裂,还能满足精度要求。席小军们把样品镜片拆下来,对折180度实验柔韧性。发现这款PC材质柔韧性不错,才定下无间隙模具加工方案。

  以往开一套模具,需要一周时间。可这次要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开模并投入生产,考验着席小军和他的团队。

  当晚8时许,席小军开动一台普通铣床,缓缓操纵手柄拉开加工序幕。

  铣工铣出轮廓就可以,后续还有数控铣、线切割、修模等环节。可这次任务紧,席小军尽量减少环节,压缩工时。以往的工序是,铣工粗铣完,钳工打眼划线。铣工再精铣,前后往复四次。当晚,席小军一人大包大揽,尽量节省时间。

  平时,为汽车悬挂系统打造模具,精度要求本来就高。这次,席小军自制测量导轨,为了更好地保证精度。他拿着游标卡尺、深度尺、百分表等所有能想到的测量工具,定位测量。每走完一刀,测量一次。日常10根头发丝粗(50丝)的粗铣精度,短短4个小时,精铣到4根头发丝粗(20丝),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数控铣。

  成博根据0.01毫米的精度要求,把程序设置为无间隙。机器走刀有误差,必须一丝不苟地盯着。

  噌噌噌!声音轻盈,一切运作正常。

  嗡嗡嗡!声音低沉,说明有磨损。

  震动声!说明断刀了。

  以前加工过0.01毫米零件,成博本来是心里有底的。可不允许失败,还不能给后续留余量太大,让他有些紧张。还好有过硬的技术,2小时顺利完工。

  第三道工序是线切割,也是保证精度在0.01毫米的关键环节。

  操作女工郭文娟因紧张不敢下手,席小军鼓励她:“按平时经验来,做失败了算我的。”

  6小时后,顺利进入修模收官环节。

  钳工刘彬彬拿起凹模和凸模又不敢下手了,席小军和其他几名同事再次鼓励。

  当刘彬彬拿起凸模慢慢对准凹模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如果放不进去,修模没法定位,说明前期工作太粗,需要返工。如果轻松放进去,说明间隙大,达不到精度要求,前期工作白费了。

  还算幸运,一切还好!

  凸模放进凹模,轻轻震动镶嵌进0.1毫米左右。大家紧张的心才放了下来。

  砂轮不行,大颗粒的砂纸也不行。打磨0.01毫米的刀痕,只能用小块油石慢慢磋磨。40多分钟打磨一边。淬火保持硬度后,再次打磨。

  2月9日12时许,两丝(0.02毫米)的塞尺一圈塞不进去,历时16小时的护目镜模具加工结束。

  顾不得吃饭,席小军们在模具上刷上一层黄色油漆,用黑笔写上镜片模几个字后,便送往冲压车间试车。

  下午14时许,镜片冲压出来。表面平整,边角毛刺细微,检测达到医用标准。

  防雾护目镜已经投产

  2月9日20时许,席小军们再次加班。这次,他们仅仅用了8个小时,便为赵惊涛赶制了一套护目镜模具。

  这些天,席小军们一边忙着日常工作,一边投入紧张的医用护目镜装配工作。一个班1000副,不少人临时转产护目镜流水线。

  如今,走进陕汽冲压车间,镜片生产紧张有序。一张镜片材料,冲压12副镜片。两名工人配合默契,一人冲压,一人收集装箱。一个班可冲压5000片,一天保守估计可冲压1万副镜片。

  起雾是大多数护目镜的弊病。席小军们在实验过样品不漏水后,又在防止起雾方面琢磨了起来。他们查阅资料,借鉴单向阀门设计工艺,几天时间赶制出单向透气阀模具,大大缓解了起雾现象。同时,在他们的建议下,企业购回防起雾镜片材料,并已批量投产。

  抗疫当口,离不开工匠的智慧力量。

  大国工匠,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

  席小军们付出的是汗水,换来的是企业日产3000副眼镜的产能,还为赵惊涛们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创造了可能。

  席小军们收获的是点赞,换来的是你我平安……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