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化土为玉的“把桩”先生
2016-09-22 09:23:0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烧成时间由72小时缩短为8小时,成品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以上……这一“绝技”让胡永刚在耀州窑系名声大振。
  工作中的胡永刚
  9月6日下午3时,在铜川市耀州窑文物复制厂1300℃的窑炉前,胡永刚拿着素烧过的倒装壶凝神翻看,在一连抽检了十几个公道杯、倒装壶、良心壶后,他严肃的脸庞露出了一抹笑容……
  在铜川市耀州窑文物复制厂,胡永刚是首屈一指的“把桩”先生(“把桩”是瓷器烧成过程的总负责人,他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观察火焰,判断温度。)。他经常对自己说:耀州窑的陶瓷是有灵性的,唯有在每一个细节处理上都追求完美,不断改进,器物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火眼金睛”烧制橄榄绿
  “一切按计划进行,完美!”这是胡永刚从车间里“转悠”完后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可又有谁知道,在这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往日,耀州窑都是煤烧倒焰窑,如果烧不好,烧塌半边匣钵是常有的事。可有了胡永刚‘把桩’成功率大大提高,他可是厂里国宝级的人物。”工友们这样评价胡永刚。
  “1995年,我从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毕业到厂工作时,作业环境烟熏火燎,制成一窑成品需要连续烧3天3夜,名工人要不停歇地填进十几吨煤,劳动强度大不说,而且由于窑内受热不均匀,温度难掌握,烧成后残次品率高于50%。”胡永刚回忆起进厂时的情景就皱起了眉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不断摸索、实践。“烧到一千多度时就得‘闷烧’,这样产生的一氧化碳与釉里的三价铁反应,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让耀州瓷正宗的‘橄榄绿’出现,否则色就乱了。此外,窑里的一氧化碳含量要恰到好处,煤层厚度、填煤量、进风量以及窑内火苗的颜色、长度都得精准把握。”谈到烧窑的过程胡永刚侃侃而谈,“煤窑的温度不平衡,前后左右的温度相差几百度是常事。你得有眼力和判断力才能合理安排窑位。当温度达到1040℃时,要迅速推动烟道闸板、控制开合度并减少进风量,一边掌握填煤量,让煤达到一定厚度,一边看窑内火苗的颜色、长度,让煤无法充分燃烧,但还要温度不断上升……”凭借一双肉眼,胡永刚判断温度的准确度比机器还高。  72变8的神奇
  装一百件产品,能成五六十件已经算烧得好。95年,一件小小的倒装壶要卖到一百八到二百块,而当时普遍市民月工资只有三百块……胡永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煤窑的烧制方式严重制约了耀州瓷的发展。然而用煤烧这种方式很难根本性立刻改变。以至于一连几个月,厂里接的订单都赔了钱,后来有订单都不敢接。
  说起这些,胡永刚满脸无可奈何。
  96年,厂里引进石油液化气梭式窑。可几十万的设备拉回来,大家傻眼了。这种窑烧制耀州瓷没有现成的工艺和标准借鉴,脾性很难把握。
  订单的事一直深深刺痛着胡永刚,他当即给领导立下军令状: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开始烧的几窑,效果很不理想,不是发黑就是发黄,残次品很多,损失不小。”胡永刚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寝食难安,整日愁眉苦脸。
  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闪动的火苗和烧成工艺曲线。如何分配窑位?进气量、压力怎么控制?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胡永刚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进风量过大,火焰燃烧从短焰燃烧改为长焰燃烧,影响了质量。
  反复思量后,胡永刚拟定了正确的烧成工艺曲线,使窑青率一下达到了95%以上。这在耀州瓷的烧造史上意义重大:烧成时间由以前的72小时缩短为8小时;成品率由50%提高到95%以上;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无“三废”排出。
  梭式窑的试烧成功,带动了铜川的陶瓷行业大变革,在文物复制厂和胡永刚的影响下,耀州窑系逐渐淘汰了煤窑,全部改为梭式窑。古今风格混搭
  70年代,耀州青瓷在陈炉总厂试制成功,这一名瓷为铜川瓷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近四十年来,耀州青瓷生产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耀州瓷的声誉。
  胡永刚认为只有走科技创新这条路,才能重现耀州窑的辉煌。他以“增加厂子适应环境应变能力,把握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己任,努力做出耀州瓷精品。
  他带领厂试制小组成员,从20吨泥料中精选2吨泥料,到精选塔尔山釉石,优化坯釉料配方再到挑选技术最好的拉坯、利坯、设计师傅进行装饰。那一年,胡永刚对从原料到成型的30多道工序进行摸索,攻克了配方、注浆、修坯、粘接、素烧、成型、烧成等道道难题。在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夸赞他们的产品,无论从形、釉、色等方面看,均超过了宋代的耀瓷水平。
  另外,胡永刚认为复兴传统陶瓷文化,必须推陈出新。
  他力排众议,先后创作出了大量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陶艺作品,天球瓶、浮雕瓶、套瓶等系列产品,同时将耀州瓷复制品同酒文化、茶文化等相结合,生产出了倒装壶西凤酒瓶,茶叶包装等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给工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忙完工作后的胡永刚稍显悠闲,一口一口地喝着茶。他是耀州窑文物复制厂毫无异议的“把桩”先生,把控着烧成的各种“火候”,把控着厂里瓷器生产的各个流程,把控着厂里的改革和创新,也间接影响着整个耀州窑系的发展。
  于企业而言,他的技术“炉火纯青”。于整个耀州窑的未来发展而言,他“任重而道远”,依然坚守在路上……
  本报记者王何军
  ■胡永刚诠释工匠精神:
  耀州窑的陶瓷是有灵性的,唯有在每一个细节处理上都追求完美,不断改进,它才能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我将以传承弘扬耀瓷为己任,潜心钻研,追求卓越,用“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