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建园区促就业兴产业助脱贫——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脱贫见闻
2017-05-24 09:31:11来源:
分享到:

5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海拔1200余米的三院村农业园区。放眼望去,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致的石坎梯地如一波又一波碧浪起伏,秀美壮观。
  “上个月是牡丹花的海洋,现在正是芍药花的季节。”看着那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花儿和渐成规模的农业园区,想着年底就能实现全村脱贫,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兵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土地流转整村建园
  “我家的6亩土地全部流转,在山下社区也有新房子。”正在园区干活的村民李明庆高兴地合不拢嘴。现年48岁的李明庆是该村六组贫困户,妻子患子宫癌,长期保守药物治疗;两个孩子,大的刚步入社会打零工,小的还在上小学。但在今年第一次贫困数据清洗过程中,他自愿退出贫困户。他告诉记者,他在园区除草,一天能挣130元,既然自己有了收入,就应该把贫困户名额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三院村辖6个村民小组398户1402人,村民以传统农业营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经过移民扶贫搬迁的惠民政策,目前全村已有275户1070人搬到了山下移民安置社区。
  如何确保搬迁移民离乡不离土,就地能生存?这是一道难题。“土地是农业发展、农民立身的根本!”张朝兵给出了答案。
  基于此,三院村两委班子结合村实际,坚持在土地上做文章,升级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建设集约经营农业项目。镇村两级领导通过动员三院村外出创业能人周汉胜、陈艳两位返乡创业,先后成立盛源、绿源两家核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投资2000余万元,将全村4000多亩土地以每亩100至150元不等价格,一次性全域流转30年。不愿流转的农民以土地股份合作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整村规划建设山林经济产业园,园区全部栽植核桃,林下栽植100余万株油牡丹。企业还投资500万元在搬迁社区内建立了一个年生产150万斤的核桃和油牡丹加工点,将农业就地加工为成品,建立以种、加于一体的产业链。
  “牡丹花籽做精油,它的根就是中药材丹皮;芍药本身就是一种中药材。产业链建成之后,成品都是定点销售安徽一带的药材市场。”张朝兵介绍说。
  据了解,山林土地集中流转之后,村上就专门成立贫困户劳务生产队,统一安排生产。搬迁群众一份土地获得了集中流转、园区务工两份收益。
   接二连三产业一体
  “在家门口上班,既照顾了家里老人,还有收入,我这个‘工人’不比你们城里人差。”村民舍树枝说。
  “农业一产是推动增收的基础,工农结合、三产互动才是搬迁建产业的最终方向。”张朝兵说。
  为建立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的产业体系,确保搬迁后的各类群体都能够实现就业增收。2013年,村委动员远在福建的外出能人蔡正祥返乡投资600余万元,在搬迁社区中创办了宏利源制衣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有3条生产线,常年生产出口服饰,现已有120名搬迁青年和留守妇女在社区工厂从事技能型务工,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又引进仓上镇返乡能人李昌奎在社区周边流转1200亩水平梯地,建成昌居生态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大棚草莓,栽植金银花,发展中药材,创办农家乐。
  目前三院村已初步形成了“农业一产连加工二产带旅游三产”的产业体系。—
  双向承诺定向绑定
  “为保障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有效带动搬迁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我们村党支部与现有的5家经济实体分别签订了‘双向承诺’协议。”张朝兵介绍说,村党支部承诺帮助5家经济实体解决困难,支持发展壮大,5家经济实体承诺帮助解决搬迁户务工增收问题。
  社区160名搬迁劳力全部定向绑定到5个实体,建立了一条“党支部+经济实体+土地+搬迁户”四位一体利益链接机制,把土地要素、人力资源、政策支持、党的领导捆在了一条线上。
  截至目前,三院村搬到社区的1070人中,除外出务工、年老体弱和儿童学生之外,其它劳动力80%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基本没有留守在家吃“闲饭”的人。
  “建园区促就业,我们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集约优化,有效的破解群众就地增收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才能让农民早日脱贫解困。”张朝兵说。
  本报记者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