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建国65年来陕西人腰包鼓了生活好了
2014-10-16 11:03:52来源: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6
  国庆前夕,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建国六十五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显示,陕西由欠发达省份已经迈入中等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增速迈入第一方阵,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年来,勤劳智慧的三秦儿女,面对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省情现状,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经济从复苏、起步、高速发展再到有质量的快速提升,从量的跨越到质的提升,实践了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跨入了中等发达省份行列,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踏上了富民强省的新征程。  10月8日,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53岁的王宝玲满载而归。坐在女儿的车里,她兴奋地向家人描述自己“十一”期间旅游的所见所闻,“三亚那边不仅天气好,亚龙湾的景色也非常漂亮,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大海,我也满足了,要不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大海。”
  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
  1953年出生的王宝玲是老王家的第二个孩子,三年后,王宝玲的弟弟出生,再三年后,又一个弟弟出生了……这个家庭总共有了七个孩子,她母亲在菜场卖菜,父亲在单位食堂当厨师,在家里排行老二的王宝玲挑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在她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很少能看到白面,为了填饱肚子,在菜场工作的母亲,总会拾些烂菜叶子,可是吃了这没油没肉的水煮菜一会儿就饿了,弟弟妹妹们总是围在她的身边不停地喊饿。只有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父亲才会将藏在柜子顶上的白面拿出来掺上玉米面烙馍吃,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几乎是那个时代每家每户穿衣的常态,王宝玲家也不意外,哥哥淘汰下来的衣服,她照单全收,一个小姑娘总是穿着灰色的衣服,有时候个子长高了,还得在裤腿最下面缝上一圈布,穿到最后根本看不出衣服原来的颜色,“那时候哪有美丑之说,有衣服穿,不受冻就不错了。”
  现在,她再也不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面对超市、菜场里新鲜的蔬菜、鲜活的水产品、肉食、蛋奶、粮油,王宝玲却也高兴不起来,每天要为外孙女准备什么样的饭菜成了一大难题。孩子喜欢吃新鲜的花样,她既要考虑营养,还要考虑孩子喜爱的口味。日子越来越好的王宝玲还有一个手艺没了用武之地,照顾弟妹练就的做衣服的本领晚辈们都看不上了,女儿常说:“商场里的衣服质量好、款式新,你就是做出来,孩子也都不会穿。”
  经济学家将这些变化用恩格尔系数来解释,即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越低,家庭或国家越富裕。
  数据显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陕西省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1年的53%下降到2013年的3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9%下降到31.8%。食品消费水平发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饮食更加追求质量、营养及结构均衡,肉、禽、蛋、菜、果的消费量逐步提高,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生物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衣着消费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915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11.5%;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85元,占6.7%。传统衣着消费正在向时尚化、多样化不断发展。居民预期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80元,比1981年的379元增长了44倍。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4元,比1978年多支出5590元,增长42.7倍。与此同时,耐用消费品从过去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的“新四件”已经向空调、家用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等新消费品转变。住户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空调82.9台、家用汽车15.7辆、家用电脑61.9台、移动电话215.9部;汽车等享受型耐用消费品也逐步进入农民家庭,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6.9辆、移动电话231部、空调16.7台。
  而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得益于城乡居民渐渐鼓起来的钱包。六十五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0元到突破两万元大关,达到22858元,增长74倍,年均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到6503元,增长48.5倍,年均增长11.8%。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4.1:1缩小到2013年的3.5:1。建国初期,陕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600多元,2013年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48853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28元,提高到2013年的32546元,增长了1162.4倍。
  从缺医少药到医有所保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小病忍,大病扛,重病顽疾等死亡。”这是过去看病贵、看病难的真实写照。王宝玲至今还记得,自己本应该还有一个弟弟。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医院又离得远,这个弟弟是在家里接生的。由于接生的时候没有严格消毒剪刀、也没有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弟弟患上了新生儿破伤风,等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抢救不过来。“现在生孩子都是在大医院,安全又放心,国家还给报销,要是弟弟搁到现在,也不会夭折了。”
  医疗“多保障”,百姓“少花钱”。陕西省已基本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由2003年的301万人发展到2013年1244.26万人。截至2013年底,全省91个县(区)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50.35万人,参合率达99.4%,比2007年提高9.35个百分点,20种大病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助范围。2008年以来我省又陆续启动了门诊统筹、省级定点医院报销直通车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并在全国首创了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制度,开展了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县级覆盖率达100%。全省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254.3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9%。2013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90个,较1949年的149个增长了42.2倍,其中医院2634家,增长了29.3倍。卫生机构床位18.51万张,增长了142.4倍,卫生技术人员23.91万人,增长了58.3倍。
  从全家蜗居到舒适宜居
  建国初期,城市里砖坯房比比皆是,人多、房子小,一家几代人“蜗居”在一起生活。王宝玲一家蜗居在父亲单位分的两间平房里,而一个房间仅仅只有几平方米的面积,家里最主要的家具就是两张大床,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另外两个孩子与父母挤在一起。为了节省地方,大家都是横着睡在一起,蜷缩着身子睡觉的感受她至今都记得。现在她和老伴住在宽敞明亮的140平米商品房里,房子里被她养的绿萝、吊兰、君子兰装饰得别有一番风味。“以前的屋子别说养花了,哪怕一家人都站到地上也挤得慌。现在日子富裕了,房子越住越大,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我也算享上福了!”
  王宝玲一家住房条件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后陕西百姓住房条件变化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陕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2.8和34.9平方米,比1981年分别增长4.3倍和3.4倍。截至2013年底,城镇居民住房中使用自来水的家庭有93.1%;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家庭有85.4%;有取暖设备的家庭有88%;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家庭有51.3%。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在二居室的占到40.2%,三居室占26.4%,四居室及以上的家庭为1.3%。居住环境提高显著,住房设施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钟洁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